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用音符书写“90后”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上海爱乐乐团作曲家龚天鹏交响曲《百年颂》上演

  2014年,从纽约茱莉亚学院学成归来的“90后”龚天鹏,成为上海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乐团另一位“90后”——年逾九旬的著名作曲家、...

  2014年,从纽约茱莉亚学院学成归来的“90后”龚天鹏,成为上海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乐团另一位“90后”——年逾九旬的著名作曲家、上海爱乐乐团老团长吕其明。
  “你从小在西方学习,若论你的古典音乐写作技巧,我不怎么担心;若论你的音乐应有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你的课堂还没开始,而且永远不会结束。”吕老对龚天鹏说的这番话,对这位年轻的作曲家影响深远。
  9月30日上午,龚天鹏创作的交响曲《百年颂》,由指挥家张亮执棒上海爱乐乐团上演。这部为建党百年创作的作品,正是龚天鹏接受了吕其明谆谆教诲后,讴歌伟大时代,激荡爱国情怀的作品。
  从特写镜头到恢宏史诗
  龚天鹏最初萌生作曲的冲动,是在2008年“5·12”大地震之后。当时他只有15岁,是茱莉亚学院的“钢琴天才”,曾与小提琴大师帕尔曼同台。在结束欧洲的一场演出赶往机场的途中,他听到车载收音机里播放的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内心受到巨大冲击。
  “我以前以为音乐家是万能的,音乐是至高无上的。但这个时候,救援人员在拯救生命,我却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那个暑假,远在地球另一端,龚天鹏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交响曲《悲情天台山》,由此开启创作生涯。一路走来,他的作品总是与时代同步。
  2017年,龚天鹏交响合唱《启航》作为第十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首演,描绘中国共产党1921年在上海的诞生。如果说《启航》是一个特写镜头,《百年颂》就是一部恢宏史诗。
  龚天鹏曾带着吕其明的叮咛,去祖国大好河山采风,去中共一大会址等红色地标瞻仰,认真学习党史。历经八次修改打磨,《百年颂》愈发饱满深情。最新版本时长约40分钟,分为四个乐章,用音符勾勒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第一和第二乐章回顾了中华民族经历过的觉醒年代,从建党之初到抗战的峥嵘岁月,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把青春献给祖国的激情时光。第三和第四乐章把视角逐渐转向当代,从改革开放起笔,书写一个“90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新时代的赞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展望。
  从《红旗颂》到《百年颂》
  1965年,吕其明创作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在上海之春舞台初试啼声,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这部中国音乐史上的杰作被无数次演绎。然而,吕其明并未放弃对《红旗颂》精益求精的追求,在该作品首演54年后才最终定稿,并在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进行了首演。
  孜孜以求的熟悉情景,也出现在龚天鹏的身上。从构思到谱曲,两年时间里,龚天鹏投入大量精力在交响曲《百年颂》的创作上,每一次试演之后,他都要逐条整理专家的修改意见,甚至多次推倒重来。
  吕其明和龚天鹏,一位是从战火纷飞中走来的老共产党员,一位是从美国学成归来的青年作曲家,任时代变迁,红色血脉在音乐中传续。“吕老的艺术生涯为何如此成功?不单单是他的灵感、旋律和创意,更多的是他对党和国家发自内心的感情。这份赤诚和信仰从他在战火中前行到他获得‘七一勋章’,始终未曾更改。”龚天鹏说。
  他曾听吕老为他讲述《红旗颂》开头弦乐旋律的创作心路。“你以为那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吗?吕老说,那是他经过多年积累,把祖国大江南北的人民生活、民间特色咀嚼透了,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在对的时间所爆发出的力量。这就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从前辈身上获得精神指引,以及谱写多部红色题材交响乐的经历,激发了龚天鹏对创作使命更深入的思考。“‘为人民创作’不是一句口号,我们的心中得真真正正地装着人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必须抵达宽广境界,捍卫伟大精神。”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