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崇明东滩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申报工作正有序开展

  记者 陈玺撼  昨天是我国第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获悉,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正式成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

  记者 陈玺撼
  昨天是我国第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获悉,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正式成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目前申报自然遗产的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
  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世界范围内的人类文化和自然遗产,于1976年设立的保护形式。我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目前,我国已有世界遗产56项,其中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另有文化遗产38项,总体保护状况良好。
  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江苏省盐城的两处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同时,中国政府庄严承诺,继续开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将黄(渤)海区域更多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横跨东北亚和澳洲,大多数候鸟无法连续完成如此长距离的迁徙,因此需要在中途停留和觅食。崇明东滩保护区位于黄海生态区南缘,正是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的中间节点。
  崇明东滩保护区还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生态敏感区,处于长江口与东海形成的“T”字形结合部的核心部位,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截至目前,该保护区内共记录到鸟类300余种,其中有22种全球受胁物种,1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5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我国履行国际有关公约和协定的重要窗口。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崇明东滩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因此被列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2023年,世界遗产大会将审议新一批世界遗产提名地,崇明东滩极有可能成为上海首个世界遗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