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谭元元领衔,舞剧《白蛇》今首演 古老神话全新解读

  昨天,舞剧《白蛇》最后一次彩排。受访方供图   记者 诸葛漪   今天,由上海大剧院、大地音乐出品,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制作,芭蕾舞艺术家谭元元担...

  昨天,舞剧《白蛇》最后一次彩排。受访方供图
  记者 诸葛漪
  今天,由上海大剧院、大地音乐出品,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制作,芭蕾舞艺术家谭元元担任艺术总监的舞剧《白蛇》将在上海大剧院揭开首演大幕,至11月7日连演5场。昨天,“镜花”与“水月”两组主演阵容进行正式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彩排。舞台上,舞美设计高广健、灯光设计萧丽河、多媒体设计丰江舟等联手打造,亦古亦今、虚实相生的视觉语汇,为流传千年的古老神话增色。
  该剧的分幕场次可见传统文化的精心运用,以惊蛰、春分、秋分和端午、中秋等节气和佳节命名,串起故事情节。游湖借伞、断桥相会、端午惊变、诓许入寺、水漫金山等传统白蛇故事的经典桥段都将在剧中出现。不过,该剧不是一次千年传说的刻板复述,“当代”妻子、丈夫、心理医生,对应着“古代”白素贞、小青、许仙、法海,时空的关系分别属于现实世界和意识空间,这是《白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重构故事的一大特点。
  《白蛇》的视觉语汇包含传说中的经典元素,同时具备象征意味。以开场为例,多媒体影像投出宝塔倒影——不必特意说明是哪座塔,在这一情境中,观众即可心领神会是雷峰塔。塔尖的笼罩下,一位现代装扮的妻子只留背影给观众。随着音乐响起,雷峰塔的线条渐起变化,重新组合为超市中的货架。舞美、灯光和多媒体达成构建和谐统一的视觉语汇。在演出合成排练阶段,多方互相感知彼此领域的表达,走向统一。以金山寺斗法为例,多媒体和灯光在舞台地面上投出方和圆,两种符号此消彼长,方即是法海所代表的秩序,圆即是小青,意味着自由。
  在舞剧《白蛇》中,现实世界、意识空间不是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关系。在下半场第一幕《中秋》,现实世界的框,象征圆月的弧,并陈眼前,意味着现实和意识在此处交错。该剧衔接起现代和古代,将一个“多维宇宙”抛入观众的视线。导演周可告诉记者,如同两千多年前的“庄周梦蝶”典故,舞台上现实世界和意识空间,孰真孰幻,交由台下判断。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