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00后表演《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 沪剧经典大戏后继有人

  记者 诸葛漪  上海沪剧院青年传承版沪剧《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沪剧折子戏专场自11月7日至9日在天蟾逸夫舞台轮番上演。沪剧院2013级青年演员用蓬勃朝...

  记者 诸葛漪
  上海沪剧院青年传承版沪剧《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沪剧折子戏专场自11月7日至9日在天蟾逸夫舞台轮番上演。沪剧院2013级青年演员用蓬勃朝气重现沪剧经典流派唱腔,这群00后代表了沪剧的未来。
  青年演员万子涛表示,排练伊始,复排导演舒悦就反复强调,要用眼睛与观众交流,与观众“说话”,给了他很多启发,“唱好传统经典,把根基打好,未来才能驾驭更多新编原创作品。”
  《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是两部堪称沪剧教科书级别的经典剧目。剧中不仅有上海早期城乡社会的生活气息和文脉记忆,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唱腔,经过几代沪剧名家不断打磨,已经成为沪剧演员的必修课。
  作为《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复排导演,舒悦在整理、挖掘、传承的基础上,保留经典唱段、唱腔、念白,并结合当下审美品位,对部分唱段进行重新编排,根据演员嗓音特点,将“娘舅赋”由赋子板改为三角板,演唱出来更具沪剧韵味。《陆雅臣卖娘子》“叹五更”加入文派、解派、邵派、王派、春派的流派唱腔,观众听来颇为过瘾。在舞台换景间隙,剧目尝试加入沉浸式舞台的演绎形式,实现台上台下近距离互动,让观众耳目一新。
  “《陆雅臣卖娘子》《庵堂相会》都是颇见功底的大戏,汇集多个经典沪剧流派,涵盖几代艺术家的表演精髓。当年邵滨孙、王盘声老师等都希望把这些戏传下去。”舒悦自言,演员一生在寻路、赶路、领路、让路,而他到了“领路”期。“26位2013级青年演员流派纷呈,每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通过传统戏打基础,他们琢磨角色的积极性更高了。”青年演员有个习惯,排练前,先去汾阳路150号1楼纪念馆沪剧前辈艺术家的照片前鞠躬。“这群00后正一步步摆脱稚嫩,我对他们有信心。”舒悦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