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闵行形成“急诊—病房—社区—居家”正向流动机制,应对重症救治高峰 分级分类把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

  记者 黄勇娣 通讯员 陈美玲  随着疫情的发展,医疗救治的压力从发热门诊向急诊和重症救治的科室传导,急诊留观室、重症床位、住院床位的需求激增。  为此,闵行...

  记者 黄勇娣 通讯员 陈美玲
  随着疫情的发展,医疗救治的压力从发热门诊向急诊和重症救治的科室传导,急诊留观室、重症床位、住院床位的需求激增。
  为此,闵行区进一步优化转诊方案,形成“急诊—病房—社区—居家”正向流动机制,应对重症救治高峰,将康复期患者分流至社会办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缓解了区内医联体牵头医院的床位压力。
  14家社卫中心腾出300张床位
  元旦期间,闵行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腾出300张床位,用于二三级医院下转病人的救治。
  “前期,家庭医生进行了统计,居民如果‘阳’了,家庭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况考虑是否上转,主要是呼吸困难、发热超过3天未退烧等。”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胡小英介绍,此次和第五人民医院建立了转诊工作群,有什么情况随时沟通,确定上转后转到五院。
  这几天,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已逐渐接到下转的病人。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经过医生评估和家属同意,转到社区进一步治疗,腾出宝贵的医疗资源给更需要的病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安排了专门的医护人员,全力保障下沉社区的患者救治。
  “我们共有3个病区,60多张空床位,接收下转病人以及社区门诊的轻症病人。”胡小英介绍,这两天病人陆陆续续入住,已使用20多个床位,还剩40个床位左右。
  建立抗病毒药物会诊机制
  这几天,抗病毒药物颇受关注,闵行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都配备了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优先保障重点人群“黄金72小时”抗病毒药物使用。
  “它是2+1组合制剂,一盒药可以用5天,目前用下来反馈不错。”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帅说,前期家庭医生对感染后易转为危重症的重点人群有了初步把握。“如果‘阳’了,可以找家庭医生申请开药。”
  不过,抗病毒药物并不是申请了就能开。刘帅告诉记者,社区医院已建立一套会诊机制,一般来说,从提交申请到反馈审核结果,半天就能完成。“审核群里有闵行区中心医院呼吸科专家,也有我们自己的医生,每天都有值班的医生。”
  目前,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出六七十盒抗病毒药物。“我们根据门诊量及时补货,保证3天的药品储备。”药品开出后,家庭医生也会跟踪随访,了解患者用药情况获取反馈。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要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