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先后制定颁布15部浦东新区法规,紧扣“创制性”“变通性”“突破性” 为改革创新试制度探新路
记者 王海燕 从瞄准“一业一证”改革为市场主体松绑,到推动形成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固废处理模式;从探路化妆品“前店后厂”新模式,到优化“揭榜挂帅”机制,...
记者 王海燕
从瞄准“一业一证”改革为市场主体松绑,到推动形成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固废处理模式;从探路化妆品“前店后厂”新模式,到优化“揭榜挂帅”机制,上海充分用足用好立法授权,走出一条立法引领推动改革创新的新路子。
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昨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之后,上海已先后制定颁布15部浦东新区法规,逐步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创性、阶段性立法成果。
紧扣创制性和变通性
“浦东新区法规是中央赋予上海改革开放极为重要的制度工具,具有巨大的制度优势和制度潜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莫负春说,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创制性”,即为国家进行改革和制度试验做探索;二是“变通性”,依法变通国家法律法规,打通改革的制度瓶颈;三是“突破性”,就是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实现重大制度创新和制度变革。
“紧扣‘创制性’和‘变通性’,坚持立法与改革相统一、相协调。”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说,市人大按照制度型开放要求,把握好法规的创制性,对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尚未覆盖的领域和事项做出先行先试规定。如《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主体退出若干规定》回应企业需求,创设简易注销、承诺制注销、强制除名、强制注销等四种退出方式,破解长期困扰企业的“退出受阻”难题。《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规定》是全国首部专门为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作出保障的法规。
在“变通”方面,上海坚持遵循宪法规定、遵循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遵循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的方向要求,在与有关国家部委充分沟通并取得支持的基础上,对相关上位法的一些具体规定作出稳妥审慎地适度变通,承担好为改革创新“试制度、探新路”的责任。
四两拨千斤打通关节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姚建龙表示,这些法规以问题为导向,切口小、出台效率高、进入实施快、效果灵,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力打通关节、一通百通,快、准、稳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立法驱动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也助推产业发展进一步转型升级。”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宇青举例说,有关市场主体退出的法规施行后,企业退出成本进一步降低,市场出清效率得到提高。截至去年9月30日,浦东新区和临港新片区分别有1839户和1127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程序高效退出,平均办理时间较原来程序需要的45日公示和5个工作日压缩了80%。
这些法规进一步激发创新发展活力,也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如有关生物医药产业的法规施行后,已成功吸引一批高能级企业在浦东选址入驻或加大投资。预计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又如关于市场主体退出和完善企业破产制度的法规施行后,浦东法院成立了全国首个基层法院破产审判庭,系统性优化了“困境企业救治机制”,率先打造支持破产重整的全流程制度链条。
立法也在驱动治理效能提升。“非现场执法”法规施行后,非现场执法案件从发现到审核到履行完毕平均耗时小于4天,而过去办理一个传统城管执法案件平均需要27天。
从瞄准“一业一证”改革为市场主体松绑,到推动形成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固废处理模式;从探路化妆品“前店后厂”新模式,到优化“揭榜挂帅”机制,上海充分用足用好立法授权,走出一条立法引领推动改革创新的新路子。
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昨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之后,上海已先后制定颁布15部浦东新区法规,逐步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创性、阶段性立法成果。
紧扣创制性和变通性
“浦东新区法规是中央赋予上海改革开放极为重要的制度工具,具有巨大的制度优势和制度潜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莫负春说,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创制性”,即为国家进行改革和制度试验做探索;二是“变通性”,依法变通国家法律法规,打通改革的制度瓶颈;三是“突破性”,就是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实现重大制度创新和制度变革。
“紧扣‘创制性’和‘变通性’,坚持立法与改革相统一、相协调。”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说,市人大按照制度型开放要求,把握好法规的创制性,对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尚未覆盖的领域和事项做出先行先试规定。如《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主体退出若干规定》回应企业需求,创设简易注销、承诺制注销、强制除名、强制注销等四种退出方式,破解长期困扰企业的“退出受阻”难题。《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规定》是全国首部专门为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作出保障的法规。
在“变通”方面,上海坚持遵循宪法规定、遵循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遵循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的方向要求,在与有关国家部委充分沟通并取得支持的基础上,对相关上位法的一些具体规定作出稳妥审慎地适度变通,承担好为改革创新“试制度、探新路”的责任。
四两拨千斤打通关节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姚建龙表示,这些法规以问题为导向,切口小、出台效率高、进入实施快、效果灵,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力打通关节、一通百通,快、准、稳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立法驱动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也助推产业发展进一步转型升级。”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宇青举例说,有关市场主体退出的法规施行后,企业退出成本进一步降低,市场出清效率得到提高。截至去年9月30日,浦东新区和临港新片区分别有1839户和1127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程序高效退出,平均办理时间较原来程序需要的45日公示和5个工作日压缩了80%。
这些法规进一步激发创新发展活力,也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如有关生物医药产业的法规施行后,已成功吸引一批高能级企业在浦东选址入驻或加大投资。预计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又如关于市场主体退出和完善企业破产制度的法规施行后,浦东法院成立了全国首个基层法院破产审判庭,系统性优化了“困境企业救治机制”,率先打造支持破产重整的全流程制度链条。
立法也在驱动治理效能提升。“非现场执法”法规施行后,非现场执法案件从发现到审核到履行完毕平均耗时小于4天,而过去办理一个传统城管执法案件平均需要2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