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上海今年共立项63个

  记者 刘雪妍  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是本市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平台,记者从昨天举行的2023年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0年启动以来,全市已累...

  记者 刘雪妍
  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是本市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平台,记者从昨天举行的2023年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0年启动以来,全市已累计立项实施100个实事项目,努力在法治领域更好回应群众需求、保护群众利益、解决群众难题,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2023年全市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共立项63个项目。其中,市级单位负责实施31个,区级部门负责实施32个。项目涉及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更加聚焦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堵点、痛点问题,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
  据悉,2022年70个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落地、扎实推进。其中,“在主要执法领域推动信用报告替代企业合规证明”等10个市级项目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等10个区级项目被评为优秀项目,成效显著。
  相关项目的实施,让一些群众关注度高的涉法问题得以有力推进,更好地维护了群众合法利益,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比如,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发应用“非法集资犯罪案件被害人信息核发平台”,全年共确认41万余名受害人的信息,为其中27万余人发放案款人民币74亿余元;市公安局“反拐行动圆梦计划”项目,找回16名历年失踪被拐儿童,组织认亲活动6场,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
  一些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涉法需求得到积极回应,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比如,市司法局、市发展改革委“信用报告替代合规证明”项目,在主要执法领域实现“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一摞合规证明”,科学精简办事流程,为企业节省大量时间成本。自今年3月1日上线以来,已为本市企业开具1633份报告,可用于替代28268个证明。
  一些城市管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通过法治方式也得到了较好解决,依法治理理念更加深入。比如,市市场监管局推动美发行业落实“事前明码标价告知”“事中项目增减告知”和“事后收费明细告知”;杨浦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书》,发现并推动解决井盖安全隐患问题千余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