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论坛

设立“网上办”“打包办”窗口办理模式 西城区不断推进公共服务精细化

  创新升级“云端办理”、设立“工伤(职伤)一件事”、推出“早晚延时办”等延时服务……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区社保中心)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人民群众答...

  创新升级“云端办理”、设立“工伤(职伤)一件事”、推出“早晚延时办”等延时服务……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区社保中心)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人民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创新设立窗口“网上办、集中办”新模式,打造高质量人社服务品牌。
  办事“不见面” 效率不打折
  金秋时节,走进宽敞、明亮的区社保中心服务大厅,这里集中了与辖区4万多家企业和200多万名参保群众密切相关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经办业务,但却看不到传统办事窗口喧闹嘈杂的场景,一切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今年,我区深入推进‘红墙先锋工程’和‘双提升’工程,我局以实施‘两个工程’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从过去群众感触较深的‘社保手续办理琐碎复杂、需要多次往返窗口’等事项入手,加强统筹整合,优化办事流程,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铮介绍说。如今,区社保中心服务大厅从告知单、网站、服务窗口,到微信公众号、服务热线等所有渠道均向社会公开,办理事项需要哪些材料,群众一目了然,信息公开透明。
  让“数据多跑路”一直是区社保中心努力的方向。近年来,中心借力信息化建设,搭乘数字快车,让经办模式由单一柜台受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不见面”办理为主、柜台受理为辅的多维受理模式。经过积极探索,中心依托“西城人社”微信公众号,事前加载“前置审核”功能,一次性告知注意事项,实现了业务办理向掌上延伸;事后加载“服务评价”功能,服务好不好由群众说了算,形成了“群众诉求——政府回应——群众评价——政府反馈”的政务服务工作完整闭环。
  为提高“不见面”办理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区社保中心制定了电子材料接收流程,对收到的电子材料和纸质材料进行精细化归类,分类建立台账,与企业同步做好数据核对,确保每笔业务准确无误;同时,加强内控管理,动态监测,确保工作万无一失。
  如今,“不见面”办理方式逐步成为e窗通平台、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申报平台的有效补充。据统计,自2020年8月至今,区社保中心“不见面”方式累计办理业务37.75万笔,约占总受理量的70%。
  窗口“打包办” 效能再提升
  2023年以来,区社保中心深入实施“双提升”工程,通过走访企业,召开问需会、座谈会、建议会开展“大调研”,了解到企业和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是,在办理社保业务特别是工伤业务和养老退休时,需多次取号、多次交材料、等待时间长。
  为解决群众诉求,区社保中心深入分析症结,站在群众的视角研究解决对策,精准“开方抓药”。全面梳理服务事项,厘清上下游业务之间的关系,进行流程再造,将分布在不同楼层的服务事项进行整合,把工伤、养老、待遇支付等多个关联事项集成为“工伤(职伤)一件事”和“养老保险一件事”,群众只需通过“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实现一次性打包办理。
  “‘一件事’打包办模式,打通了上下游业务壁垒,是真正以群众的获得感、体验感为落脚点的创新举措。”区社保中心负责人邓福田解释说,比如工伤(职伤)一件事窗口实现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支付三类业务“打包办”,养老保险一件事窗口则以业务为链条,整合养老保险行政审批及社会保险经办的全部关联业务,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实施“一件事”打包办综合窗口改革以来,群众跑动次数减少75%、业务办理时间压缩25%,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办理社保业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区社保中心还推出了“一号通办”“一号转办”。在经办大厅办理参保、申报、核定、缴费等业务时,只需一次取号,即可在多个窗口进行业务流转,实现“一号全办”。此外,中心持续推出“早晚延时办”“午间轮班办”“周六弹性办”三项延时服务。据悉,自实施延时办理以来,中心共接待8万余人次,实实在在解决了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法办”的困扰。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