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街道成为生态活力社区样板
记者 周楠 万里地区曾经是平房和农田交错的“飞地”,1997年,作为上海第一批四大示范居住区之一的万里城动工开建。2006年,万里城开发建设即获评联合国生...
记者 周楠
万里地区曾经是平房和农田交错的“飞地”,1997年,作为上海第一批四大示范居住区之一的万里城动工开建。2006年,万里城开发建设即获评联合国生态环境居住金奖。
10月28日,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暨第三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上,发布了2023版《上海手册》。普陀区万里街道入选《上海手册》,成为全球生态活力社区的样板。
生态宜居的绿色底板
2014年,万里作为上海街镇体制改革后首个从大镇析出的街道,也是上海最年轻的街道之一。
它的年轻态,从样貌上便可感知。26年间,一幢幢欧式风格的住宅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占地约6公顷的万里中央绿地贯穿万里城南北轴线。这里的绿化率达46%。在路上走走,就像在花园里穿梭。
生态宜居,一直以来都是万里社区建设的“底色”。2016年,街道作为上海市共享社区试点,提出“悦行万里”慢行社区建设规划;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发展规划导则》确定万里板块“活力社区”的发展定位;2022年,街道制定“万里美好社区提升计划”……万里社区的美好生活“蓝图”正一一变为实景。
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专业总工程师钟律看来,万里街道的规划起点高、基底好,最初就采用了公园先行的模式,这在当时是超前的。在这些年间,流程明晰的技术路线、细致深入的区域评估、切实可行的规划策略以及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万里街道不断践行深化着公共资源留给居民的理念。
事实上,从提出“悦行万里”慢行社区建设到打造特色生活环圈,万里街道不断提升滨水景观,提高社区慢行交通环境品质。“我们一方面通过大型绿地开放提质、织补小型街头绿地等措施,实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社区全覆盖;一方面通过美丽街区、美丽道路建设,以及推进架空线合杆整治,创建全区首个无架空线示范街镇,让万里的天际线更美,让高品质社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万里街道党工委书记罗艳介绍。
诗与远方的人文气息
坐在万里公园的座椅上,悠扬的背景乐缓缓响起,富有磁性的诵读声传入耳中。以公园的藤蔓为设计原型,缠绕在座椅支脚向上延伸,比手掌还要大的铜制“叶片”之上,立体的“书籍二维码”,散发文艺范儿。
一张座椅,连接一本名著。每一本名著都是由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先生精心推荐,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各类文学名著,并由思南读书会的文学爱好者为其精心撰写导读。
改造升级后的万里公园成了万里街道涵养文化气质的“新载体”。焕然一新的公园八景和与之配套且极具设计感的景观小品,让人眼前一亮。“以前这里是万里中央绿地,改造之后突出了人文景观,凸显万里地区的文化底蕴。”万里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在万里街道,通过打造首个上海市人民生活作家创作基地、创设上海国际诗歌节“诗歌在民间”品牌,让居民在家门口邂逅“诗和远方”。而丰富“15分钟社区生活美学圈”,创新社区“无墙美术馆”,举办“万里观光”灯光艺术季等活动,则希望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开放空间的艺术实践。
有爱家园的城市温度
2022年,万里街道发布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方案》,全面推进中央活力、睦邻友好、开放融合、品质共创、智慧数字五大便民服务圈。
这五大便民服务圈,让居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城市温度。
去年6月,一座集社区事务办理、城市运行管理、群众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万里街道正式落成并启用。将原先分散在辖区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社区综治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统一归并,方便居民的同时,也提高了服务的效率。
不久前,万里街道还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新就业群体每到寒暑假,就会遇到“带娃难”,正与区相关部门积极对接,协调资源,在辖区学校内开设了小学生爱心暑托班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专班,解决新就业群体的带娃难题。
参与万里街道规划设计的钟律,所做的最新策划就叫“有爱家园”,从人的体验出发,通过环境活力、邻里活力、场景活力、文艺活力、福祉活力、社群活力等爱的各个维度构建活力社区。“万里案例展示了近年来上海持续推动社区治理的创新成果。其社区规划中,也始终包含居民参与的智慧。未来的万里,还可以让社区能人发挥更大的作用。”钟律说。
万里地区曾经是平房和农田交错的“飞地”,1997年,作为上海第一批四大示范居住区之一的万里城动工开建。2006年,万里城开发建设即获评联合国生态环境居住金奖。
10月28日,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暨第三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上,发布了2023版《上海手册》。普陀区万里街道入选《上海手册》,成为全球生态活力社区的样板。
生态宜居的绿色底板
2014年,万里作为上海街镇体制改革后首个从大镇析出的街道,也是上海最年轻的街道之一。
它的年轻态,从样貌上便可感知。26年间,一幢幢欧式风格的住宅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占地约6公顷的万里中央绿地贯穿万里城南北轴线。这里的绿化率达46%。在路上走走,就像在花园里穿梭。
生态宜居,一直以来都是万里社区建设的“底色”。2016年,街道作为上海市共享社区试点,提出“悦行万里”慢行社区建设规划;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发展规划导则》确定万里板块“活力社区”的发展定位;2022年,街道制定“万里美好社区提升计划”……万里社区的美好生活“蓝图”正一一变为实景。
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专业总工程师钟律看来,万里街道的规划起点高、基底好,最初就采用了公园先行的模式,这在当时是超前的。在这些年间,流程明晰的技术路线、细致深入的区域评估、切实可行的规划策略以及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万里街道不断践行深化着公共资源留给居民的理念。
事实上,从提出“悦行万里”慢行社区建设到打造特色生活环圈,万里街道不断提升滨水景观,提高社区慢行交通环境品质。“我们一方面通过大型绿地开放提质、织补小型街头绿地等措施,实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社区全覆盖;一方面通过美丽街区、美丽道路建设,以及推进架空线合杆整治,创建全区首个无架空线示范街镇,让万里的天际线更美,让高品质社区推动高质量发展。”万里街道党工委书记罗艳介绍。
诗与远方的人文气息
坐在万里公园的座椅上,悠扬的背景乐缓缓响起,富有磁性的诵读声传入耳中。以公园的藤蔓为设计原型,缠绕在座椅支脚向上延伸,比手掌还要大的铜制“叶片”之上,立体的“书籍二维码”,散发文艺范儿。
一张座椅,连接一本名著。每一本名著都是由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先生精心推荐,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各类文学名著,并由思南读书会的文学爱好者为其精心撰写导读。
改造升级后的万里公园成了万里街道涵养文化气质的“新载体”。焕然一新的公园八景和与之配套且极具设计感的景观小品,让人眼前一亮。“以前这里是万里中央绿地,改造之后突出了人文景观,凸显万里地区的文化底蕴。”万里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在万里街道,通过打造首个上海市人民生活作家创作基地、创设上海国际诗歌节“诗歌在民间”品牌,让居民在家门口邂逅“诗和远方”。而丰富“15分钟社区生活美学圈”,创新社区“无墙美术馆”,举办“万里观光”灯光艺术季等活动,则希望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开放空间的艺术实践。
有爱家园的城市温度
2022年,万里街道发布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方案》,全面推进中央活力、睦邻友好、开放融合、品质共创、智慧数字五大便民服务圈。
这五大便民服务圈,让居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城市温度。
去年6月,一座集社区事务办理、城市运行管理、群众文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万里街道正式落成并启用。将原先分散在辖区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社区综治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统一归并,方便居民的同时,也提高了服务的效率。
不久前,万里街道还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新就业群体每到寒暑假,就会遇到“带娃难”,正与区相关部门积极对接,协调资源,在辖区学校内开设了小学生爱心暑托班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专班,解决新就业群体的带娃难题。
参与万里街道规划设计的钟律,所做的最新策划就叫“有爱家园”,从人的体验出发,通过环境活力、邻里活力、场景活力、文艺活力、福祉活力、社群活力等爱的各个维度构建活力社区。“万里案例展示了近年来上海持续推动社区治理的创新成果。其社区规划中,也始终包含居民参与的智慧。未来的万里,还可以让社区能人发挥更大的作用。”钟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