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个月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收官 蓄势三年国内外精品力作让观众大饱眼福
记者 诸葛漪 吴桐 今天,大师罗伯特·威尔逊和露辛达·查尔兹联手创作的舞剧《相对平静》将为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收官。 一个月的艺术节盛事,实现了中...
记者 诸葛漪 吴桐
今天,大师罗伯特·威尔逊和露辛达·查尔兹联手创作的舞剧《相对平静》将为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收官。
一个月的艺术节盛事,实现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10月初谈到的目标,“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进一步凸显艺术节链接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和国际叙事能力,加大力度集中展示国内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品力作,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展示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
热闹背后,是经年累月的努力。从2016年美国芭蕾舞剧院收到上海大剧院和艺术节中心邀请,直至亮相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双方接洽长达7年。艺术总监苏珊·贾菲说,“上海观众有一个月的艺术节,很幸福,如果时间允许,我想多待几天看演出。”
一座属于人民的城市
一个月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老朋友带来久别重逢的感动,第一次亮相的新面孔也给观众带来不少惊喜。
83岁的指挥家艾森巴赫第五次来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一次,他指挥的是一支全新的乐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乐手聚集在一起,在数天时间里进步显著。“能在上海展览中心喷水池广场为3000位观众演奏,我感到非常荣幸。全世界艺术家聚集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和观众一起,通过艺术创造和平、理解和幸福。”
今年是云门舞集创立50周年,舞团带着新作《霞》来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为宣传《霞》,创始人林怀民和现任艺术总监郑宗龙提前半个月与上海观众见面。退休后的林怀民,一直惦记着上海,以及上海的那碗黄鱼面。“以前每年都会来上海,就像住在隔壁一样。好几年没来了,有好多老友想见,也希望观众能喜欢云门的新作品。”
小提琴演奏家文格洛夫同样对上海念念不忘。“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来上海了,每次来都有回家的感觉。这是一座独特的城市,年轻、充满活力,融合了多元的文化。我想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这是一座属于人民的城市。”
第一次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英国钢琴家、作曲家史蒂芬·霍夫提前5天抵达上海,挑选演奏用的钢琴,排练曲目。霍夫爱上了上海交响音乐厅,“这座音乐厅太棒了,外观好看,内里音效也是世界级的,我想把它搬到伦敦去”。
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全国各地传统文化精品力作蓄势三年,借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平台找到更年轻的知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厦门市南乐团创作的南音《文姬归汉》上演前,艺术节中心和宛平剧院组织“一剧一赏”以及现场直播探班活动,南琵、拍板、四宝等乐器的展示互动和南音礼仪的介绍,让观众惊叹连连。两场《文姬归汉》演出,上座率都在九成以上,国际剧协总干事托比亚斯·比安科尼称赞“演出十分精彩,音乐优美感人”。
上海京剧院与天蟾逸夫舞台联合策划“全国京剧院团中青年演员交流演唱会”,汇集了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35个京剧院团的36位中青年优秀京剧演员。新疆京剧团回族演员麻璇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演出,“我在上海舞台展现新疆戏曲演员最佳风采。”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演员陈允雯不胜激动,“我想让上海观众、各地同行看到台湾京剧人的魅力。京剧在台湾拥有众多观众,应该紧跟科技脚步拓宽宣传渠道,让两岸戏曲界更加了解彼此。”
首次组成“节中节”矩阵
今年恰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从自身最有优势的资源出发,发挥服务长三角、辐射全中国的平台功能,将安吉拉·乔治乌、马林斯基剧院等名家名团带到苏浙皖鲁多地分会场。
艺术节首次将“节中节”品牌带出上海,带到浙江湖州南浔。南浔国际亲子艺术节和第12届上海国际魔术节、第7届“金玉兰”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暨首届国际精品木偶艺术展演、首届上海国际儿童戏剧艺术节等共同组成“节中节”矩阵。
南浔国际亲子艺术节9台剧目16场演出和近200场的古镇巡游,覆盖近22万人次的游客和观众。
今年无锡分会场以“拥抱世界、致敬经典”为主题,为市民提供精品舞台剧目演出37场、其他活动近60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向分会场输送全球优质演艺资源的同时,国内原创力作也沿着艺术节“航线”驶向主会场观众。今年浙江宁波分会场为主会场送来优秀舞剧《东方大港》,又为艺术节“艺术天空”送来甬剧艺术,形成主会场与分会场在内容上的互动交流机制。
“上海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大码头’,也是文化艺术创作的‘源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围绕国际性、人民性、创新性的鲜明特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为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作出新贡献,以文化赋能区域发展,实现艺术惠民,推进文旅融合。”李明说。
今天,大师罗伯特·威尔逊和露辛达·查尔兹联手创作的舞剧《相对平静》将为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收官。
一个月的艺术节盛事,实现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10月初谈到的目标,“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进一步凸显艺术节链接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和国际叙事能力,加大力度集中展示国内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品力作,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展示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
热闹背后,是经年累月的努力。从2016年美国芭蕾舞剧院收到上海大剧院和艺术节中心邀请,直至亮相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双方接洽长达7年。艺术总监苏珊·贾菲说,“上海观众有一个月的艺术节,很幸福,如果时间允许,我想多待几天看演出。”
一座属于人民的城市
一个月里,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老朋友带来久别重逢的感动,第一次亮相的新面孔也给观众带来不少惊喜。
83岁的指挥家艾森巴赫第五次来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一次,他指挥的是一支全新的乐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乐手聚集在一起,在数天时间里进步显著。“能在上海展览中心喷水池广场为3000位观众演奏,我感到非常荣幸。全世界艺术家聚集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和观众一起,通过艺术创造和平、理解和幸福。”
今年是云门舞集创立50周年,舞团带着新作《霞》来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为宣传《霞》,创始人林怀民和现任艺术总监郑宗龙提前半个月与上海观众见面。退休后的林怀民,一直惦记着上海,以及上海的那碗黄鱼面。“以前每年都会来上海,就像住在隔壁一样。好几年没来了,有好多老友想见,也希望观众能喜欢云门的新作品。”
小提琴演奏家文格洛夫同样对上海念念不忘。“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来上海了,每次来都有回家的感觉。这是一座独特的城市,年轻、充满活力,融合了多元的文化。我想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这是一座属于人民的城市。”
第一次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英国钢琴家、作曲家史蒂芬·霍夫提前5天抵达上海,挑选演奏用的钢琴,排练曲目。霍夫爱上了上海交响音乐厅,“这座音乐厅太棒了,外观好看,内里音效也是世界级的,我想把它搬到伦敦去”。
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全国各地传统文化精品力作蓄势三年,借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平台找到更年轻的知音,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厦门市南乐团创作的南音《文姬归汉》上演前,艺术节中心和宛平剧院组织“一剧一赏”以及现场直播探班活动,南琵、拍板、四宝等乐器的展示互动和南音礼仪的介绍,让观众惊叹连连。两场《文姬归汉》演出,上座率都在九成以上,国际剧协总干事托比亚斯·比安科尼称赞“演出十分精彩,音乐优美感人”。
上海京剧院与天蟾逸夫舞台联合策划“全国京剧院团中青年演员交流演唱会”,汇集了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35个京剧院团的36位中青年优秀京剧演员。新疆京剧团回族演员麻璇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演出,“我在上海舞台展现新疆戏曲演员最佳风采。”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演员陈允雯不胜激动,“我想让上海观众、各地同行看到台湾京剧人的魅力。京剧在台湾拥有众多观众,应该紧跟科技脚步拓宽宣传渠道,让两岸戏曲界更加了解彼此。”
首次组成“节中节”矩阵
今年恰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从自身最有优势的资源出发,发挥服务长三角、辐射全中国的平台功能,将安吉拉·乔治乌、马林斯基剧院等名家名团带到苏浙皖鲁多地分会场。
艺术节首次将“节中节”品牌带出上海,带到浙江湖州南浔。南浔国际亲子艺术节和第12届上海国际魔术节、第7届“金玉兰”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暨首届国际精品木偶艺术展演、首届上海国际儿童戏剧艺术节等共同组成“节中节”矩阵。
南浔国际亲子艺术节9台剧目16场演出和近200场的古镇巡游,覆盖近22万人次的游客和观众。
今年无锡分会场以“拥抱世界、致敬经典”为主题,为市民提供精品舞台剧目演出37场、其他活动近60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向分会场输送全球优质演艺资源的同时,国内原创力作也沿着艺术节“航线”驶向主会场观众。今年浙江宁波分会场为主会场送来优秀舞剧《东方大港》,又为艺术节“艺术天空”送来甬剧艺术,形成主会场与分会场在内容上的互动交流机制。
“上海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大码头’,也是文化艺术创作的‘源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围绕国际性、人民性、创新性的鲜明特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为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作出新贡献,以文化赋能区域发展,实现艺术惠民,推进文旅融合。”李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