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向心工程”凝聚乡村治理向心力 崇明向化镇建立覆盖全镇基层治理体系 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

  记者 茅冠隽  “每天能看到大树、听到鸟叫当然好,可我家住在江堤旁,防风林异常茂盛,把房子包裹得严严实实,通风、采光都受影响;江边风大,秋冬季节大量落叶掉进...

  记者 茅冠隽
  “每天能看到大树、听到鸟叫当然好,可我家住在江堤旁,防风林异常茂盛,把房子包裹得严严实实,通风、采光都受影响;江边风大,秋冬季节大量落叶掉进房屋天沟里,导致屋顶和内墙经常渗水。能不能剪剪树枝?”
  日前,崇明区向化镇渔业村村民张阿姨通过一个名叫“向化向心码”的微信小程序提交了上述诉求。很快,村干部收到了镇里相关部门的派单,随后上门查看,组织了堤闸站、镇市容所、镇司法所等相关部门人员及村民代表开展座谈,商定具体修剪方案,很快就完成了修剪。
  “向心码”扫码就能办妥
  “原本要跑到村部去反映的事,现在扫个码就能办妥,又快又方便。防风林‘理发’后,家里亮堂了,渗水问题也解决了!”张阿姨非常高兴。
  点开“向化向心码”微信小程序,没有花哨的页面设计和繁复的功能设置,有的只是4个简洁的板块、12个通俗易懂的大字:提建议、问政策、寻帮助、要投诉。“页面和功能是专门针对郊区百姓尤其是老年人设置的,除了文字输入还能语音上报,每个村组还有专门的代办员帮忙代为填报,要让村民不费时间精力也能看得懂、用得了。”向化镇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信访办公室主任刘琳告诉记者。
  这个“向心码”,是向化镇“向心工程”的一部分。“我们建立了一个覆盖全镇的基层治理体系,由简称为‘向心码’‘向心站’‘向心桥’的三个平台组成,旨在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向化镇党委书记周忠涛告诉记者。
  “我想参加河道民间监督队,不知如何报名?”……在“向心码”后台,各类诉求、案件的具体情况、处置进度、群众反馈等一目了然,一般案件在7天内办结,疑难案件处置时间不超过10天,工作人员会跟进督办落实情况。“我们已将信访、12345、各级调解组织等端口的来访来诉信息、投诉求助信息统一纳入‘向心码’平台,数据互通、一口督办,解决了诉求提交难、数据信息散、服务质效低等问题。”刘琳说。
  “向心站”和“向心桥”也各有特点,分别实现了基层治理力量高效下沉、利用民声民意实现群策群力助推基层治理。其中,“向心站”是方便百姓就近反映情况的平台,由镇级民声服务中心、各部门设在村居的“向心站”和村居“向心驿站”组成,确保民声响应、化解在村域。“向心桥”则是一个接待接访服务平台,是各村居以“民声见面会”等形式构建的家门口定期接待接访机制。
  服务百姓更加精细精准
  “通过力量下沉、主动沟通,基层治理工作理念实现了由静到动的转变,由事后被动发现处理,发展为预防在前的主动沟通处理,从而将治理触角真正延伸至千家万户,我们的反应更敏锐了,基层治理的‘数据库’也得到了充实。”周忠涛说。
  南江村村民张元礼建议提升村级卫生室监管,推动就诊配药服务优化;北港村村民丁惠仁建议在向化公路延伸段设置非机动车道,限制大型车辆通行;南江村村民黄秀章建议堡七线沿崇明大道到向堡公路后恢复原线运行,保障沿线居民出行……记者了解到,通过“民声见面会”,不少村民的真知灼见已得到采纳,部分意见建议还被复制推广到了其他村镇。
  除了快速高效解决纠纷、积极响应村民意见建议,“向心工程”的推进实施,还收获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向化镇北港村党总支书记施庆前告诉记者,“向心工程”锤炼了年轻村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以前,不少基层干部忙于事务性工作,跟群众‘面对面’的机会并不多。‘向心工程’启动后,一方面上级部门力量下沉、减轻了年轻村干部的接待接访压力,另一方面我们接触的民声民意显著增多了,对基层情况了解得更加具体,服务百姓更加精细精准。”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向心工程’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基层社会治理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周忠涛表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