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静安、宝山三区交界街镇发布共治项目 治理薄弱点变破题发力点
记者 周楠 不久前,江湾镇街道收到虹口区检察院关于三门路719弄海尚逸苑、逸仙路1230弄镇北小区居住区绿地内,多处生长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却未得到有效治...
记者 周楠
不久前,江湾镇街道收到虹口区检察院关于三门路719弄海尚逸苑、逸仙路1230弄镇北小区居住区绿地内,多处生长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却未得到有效治理和防范的《检察建议书》。街道林长办经现场勘察发现,这些“加拿大一枝黄花”幼苗,少量处于开花期,同时在宝山区逸仙路1258弄生长着已成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规模较大且已处于开花末期。
针对这一情况,江湾镇街道林长办与宝山区高境镇林长办开会商议关于辖区交界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处置办法,并督促小区所属物业进行清除。目前,“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点位及周边点位均已清除。下一步,针对区区交界处的管理薄弱环节,江湾镇街道和高境镇将强化日常巡查制度,及时互通信息,通报情况,健全防控体系,确保街道辖区生态环境平稳有序。
虹口区江湾镇街道、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和宝山区高境镇为互相接壤的街镇,三区三地交界处向来是社会治理难点。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用好“联”的方法,强化“实”的成效,昨天,虹口区江湾镇街道联合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党工委、宝山区高境镇党委共同发布“毗邻有爱”街区治理共同体项目。
以党建联建促项目共建
当天,三街镇党(工)委签订“毗邻有爱”党建共建协议书,“毗邻有爱”街区治理会客厅揭牌。三街镇共同发布共建合作项目,包括跨区域15分钟生活圈“毗邻有爱”便民服务手册,梳理了三街镇的党群服务阵地、社区党校课程、公共服务资源、辖区美食清单等;市容管理联勤联动联治,即联合整治周边环境,联合执法等行动;社区治理人才共育研学线路,即三个街镇居民区之间的互学互访互促,共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以及公益集市巡游,即三街镇的志愿者团队以巡游的方式,共同为三地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公益项目等。
江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黄丹告诉记者,推进“毗邻有爱”街区治理共同体项目,主要基于两个维度考虑,一方面向内打破单位与社区、居民邻里之间的界限,以各类党群服务阵地为载体,联合区域化党建单位、社区共建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形成多元参与、多维治理的长效路径;另一方面向外打破街镇界限,以党建联建促进项目共建、推动区域发展,通过三街镇跨域协同治理,共同解决边界治安、环境、卫生等管理难题,将边界治理的薄弱点变为合力破题的发力点。
美好家园共建共治共享
记者了解到,通过共建,将努力把居民群众所期所盼转化为家门口实实在在的生动图景。在阵地共享方面,通过梳理三区交界区域的党群阵地、服务场所、商业配套等情况,为各年龄段、各行业人群提供精准高效、细致周到的服务。在民生服务方面,区域化党建单位第四人民医院开通“高境线”及“临汾线”免费医疗班车,“福民医学专家科普团”辐射周边多个街镇,定期开展健康科普、便民义诊。在“彩虹湾”社区开通乔法官工作室基层服务点,提供法律相关专业咨询服务。文体活动方面,“乐享彩虹毗邻有爱”三街镇户外音乐会、“毗邻有爱三区乒乓邀请赛”都已成为“三地”文体爱好者的首选集会。在公益项目方面,三街镇依托“三邻桥”园区联合开展“超好玩游园会”“月满中秋毗邻有爱”“公益宝贝集市”“境享+邮商毗邻党建”等公益服务项目。
对此,江湾镇街道安汾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砚文很有感触:“我们居民区比较老旧,硬件条件不好,缺少居民活动室。小区里的腰鼓队、合唱队苦于没有展示的平台。通过党建联建,腰鼓队来到宝山高境镇的三邻桥园区参加了一个暖场活动。当天,很多人围着看他们打腰鼓,效果很好。我们正在酝酿,明年可以和静安临汾路街道、宝山高境镇的居民区一起,在三邻桥园区搞一些居民喜闻乐见的运动会。”
三邻桥园区工作人员叶挺说,三邻桥园区以体育为特色,其名字的寓意,即宝山、虹口、静安“三邻”相接。园区一直很注重了解周边居民需求,并结合他们的需求策划了好几场大型活动。作为“毗邻有爱”街区治理共同体项目中的重要一员,园区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美好家园的共建共治共享。
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
“不久前,静安、宝山、虹口相邻的4个居民区党总支已签订共建协议,找准融合发展的对接点,通过资源联享、队伍联建、难题联解,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在基层党建、区域治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的合作共赢,促进居民的感情在融合交流中不断升温。”临汾和源名城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华娟说,“眼下,4位居民区书记已走出自己的居民区,实地调研考察对方的经验,通过合作共同探讨社区治理的共性问题。”
而在三街镇交界的江杨南路安汾路上,土方车“跑冒滴漏”情况时常发生,同时,设摊人员借助地理环境优势,游走于三区道路交界处,面对执法“三处流窜”,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行驶安全和市容环境。为此,江湾镇街道、临汾路街道及高境镇的三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也已开展联勤联动,强化执法协作,努力消除执法盲区。
在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强看来,“毗邻有爱”街区治理共同体项目的探索十分有意义。边界治理的关键,是通过整合、链接的方式,将不同区域、不同行政机构的公共资源、行政资源以及企业资源共享,从而满足人民需要,实践“人民城市”的理念。
不久前,江湾镇街道收到虹口区检察院关于三门路719弄海尚逸苑、逸仙路1230弄镇北小区居住区绿地内,多处生长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却未得到有效治理和防范的《检察建议书》。街道林长办经现场勘察发现,这些“加拿大一枝黄花”幼苗,少量处于开花期,同时在宝山区逸仙路1258弄生长着已成熟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规模较大且已处于开花末期。
针对这一情况,江湾镇街道林长办与宝山区高境镇林长办开会商议关于辖区交界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处置办法,并督促小区所属物业进行清除。目前,“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点位及周边点位均已清除。下一步,针对区区交界处的管理薄弱环节,江湾镇街道和高境镇将强化日常巡查制度,及时互通信息,通报情况,健全防控体系,确保街道辖区生态环境平稳有序。
虹口区江湾镇街道、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和宝山区高境镇为互相接壤的街镇,三区三地交界处向来是社会治理难点。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用好“联”的方法,强化“实”的成效,昨天,虹口区江湾镇街道联合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党工委、宝山区高境镇党委共同发布“毗邻有爱”街区治理共同体项目。
以党建联建促项目共建
当天,三街镇党(工)委签订“毗邻有爱”党建共建协议书,“毗邻有爱”街区治理会客厅揭牌。三街镇共同发布共建合作项目,包括跨区域15分钟生活圈“毗邻有爱”便民服务手册,梳理了三街镇的党群服务阵地、社区党校课程、公共服务资源、辖区美食清单等;市容管理联勤联动联治,即联合整治周边环境,联合执法等行动;社区治理人才共育研学线路,即三个街镇居民区之间的互学互访互促,共同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以及公益集市巡游,即三街镇的志愿者团队以巡游的方式,共同为三地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公益项目等。
江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黄丹告诉记者,推进“毗邻有爱”街区治理共同体项目,主要基于两个维度考虑,一方面向内打破单位与社区、居民邻里之间的界限,以各类党群服务阵地为载体,联合区域化党建单位、社区共建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形成多元参与、多维治理的长效路径;另一方面向外打破街镇界限,以党建联建促进项目共建、推动区域发展,通过三街镇跨域协同治理,共同解决边界治安、环境、卫生等管理难题,将边界治理的薄弱点变为合力破题的发力点。
美好家园共建共治共享
记者了解到,通过共建,将努力把居民群众所期所盼转化为家门口实实在在的生动图景。在阵地共享方面,通过梳理三区交界区域的党群阵地、服务场所、商业配套等情况,为各年龄段、各行业人群提供精准高效、细致周到的服务。在民生服务方面,区域化党建单位第四人民医院开通“高境线”及“临汾线”免费医疗班车,“福民医学专家科普团”辐射周边多个街镇,定期开展健康科普、便民义诊。在“彩虹湾”社区开通乔法官工作室基层服务点,提供法律相关专业咨询服务。文体活动方面,“乐享彩虹毗邻有爱”三街镇户外音乐会、“毗邻有爱三区乒乓邀请赛”都已成为“三地”文体爱好者的首选集会。在公益项目方面,三街镇依托“三邻桥”园区联合开展“超好玩游园会”“月满中秋毗邻有爱”“公益宝贝集市”“境享+邮商毗邻党建”等公益服务项目。
对此,江湾镇街道安汾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砚文很有感触:“我们居民区比较老旧,硬件条件不好,缺少居民活动室。小区里的腰鼓队、合唱队苦于没有展示的平台。通过党建联建,腰鼓队来到宝山高境镇的三邻桥园区参加了一个暖场活动。当天,很多人围着看他们打腰鼓,效果很好。我们正在酝酿,明年可以和静安临汾路街道、宝山高境镇的居民区一起,在三邻桥园区搞一些居民喜闻乐见的运动会。”
三邻桥园区工作人员叶挺说,三邻桥园区以体育为特色,其名字的寓意,即宝山、虹口、静安“三邻”相接。园区一直很注重了解周边居民需求,并结合他们的需求策划了好几场大型活动。作为“毗邻有爱”街区治理共同体项目中的重要一员,园区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美好家园的共建共治共享。
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
“不久前,静安、宝山、虹口相邻的4个居民区党总支已签订共建协议,找准融合发展的对接点,通过资源联享、队伍联建、难题联解,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在基层党建、区域治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的合作共赢,促进居民的感情在融合交流中不断升温。”临汾和源名城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华娟说,“眼下,4位居民区书记已走出自己的居民区,实地调研考察对方的经验,通过合作共同探讨社区治理的共性问题。”
而在三街镇交界的江杨南路安汾路上,土方车“跑冒滴漏”情况时常发生,同时,设摊人员借助地理环境优势,游走于三区道路交界处,面对执法“三处流窜”,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行驶安全和市容环境。为此,江湾镇街道、临汾路街道及高境镇的三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也已开展联勤联动,强化执法协作,努力消除执法盲区。
在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强看来,“毗邻有爱”街区治理共同体项目的探索十分有意义。边界治理的关键,是通过整合、链接的方式,将不同区域、不同行政机构的公共资源、行政资源以及企业资源共享,从而满足人民需要,实践“人民城市”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