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发展为民,算好人民城市“综合账”——论贯彻落实十二届上海市委四次全会精神(三) 

  解放日报评论员  高质量发展,应当是体现人本理念的发展、能够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人民城市,人民至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城市发展最重要...

  解放日报评论员
  高质量发展,应当是体现人本理念的发展、能够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人民城市,人民至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指向。
  上海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除了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经济实力,带头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人本样板,亦是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特别指出,“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民,应当成为我们的内心自觉、行动自觉。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结构变化,“民生”的层次和内涵亦愈加丰富,要保基本、守底线,也要持续提升品质、回应多元需求;要在物质供给、服务供给的同时优化制度供给,创造可持续的经验模式,更要在增进民生福祉的过程中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其间,需要远近结合的思路,既要有解决当下急难愁盼问题的紧迫感,也要有通盘考虑长远发展、考量综合利益的大局观。
  上海近年来大力实施“民心工程”。何以顺应民心、凝聚人心,首要的是以高度负责、高度务实的精神回应急难愁盼,精准对接需求,不折不扣、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能快则快、能多做的就多做一些,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高质量的民生工作,必须学会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该投入的果断投入,并且高度重视民生投入的质效和长远效益。多层次的民生需求,需要以精准方式回应,资源投入、政策设计,不能只看总量,更要看结构、看功能、看其回应需求的精准度。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都是民生重点,不乏难点,其中就存在不少结构性问题,许多方面的供需关系尚待理顺,民生投入机制尚待创新,政府、市场、社会尚待形成更大合力。对此,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不断解决问题,并从“解决一个问题”上升到“解决一类问题”,让好事实事精准化、可持续、广覆盖。
  人民城市需要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同时,“民生”与“发展”本身也是一体的。需求多元化的时代,民生工作推进得当,有助于增强城市活力,往往也是经济发展的机遇所在、增长点所在,有丰富潜力可挖。这也是一本“综合账”。上海应当带头做好这样的文章,在地下管网建设、教育高质量供给、多层次住房保障、医疗服务供给、养老服务供给等方面,进一步研究需求、优化供给、创造机遇,让民生和发展相互赋能,把“蛋糕”做大、做优、分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