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中华鲟保护基地二期项目已基本建成 搭建长江旗舰物种“生命方舟”

  记者 束涵  中华鲟保护基地位于崇明区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目前,这个基地的二期项目已基本建成,即将进入配套施工阶段。二...

  记者 束涵
  中华鲟保护基地位于崇明区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目前,这个基地的二期项目已基本建成,即将进入配套施工阶段。二期投入运营后,将与一期场馆联动,共同按下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研究“加速键”。
  长江大保护,既要坚定不移推行禁捕,也要积极开展水生生物养护。在“绿水青山踏歌行——十年禁渔看长江”网上主题宣传上海站活动上,记者了解到,上海正通过资源环境监测、完善救护体系、增殖放流、创新科普宣传等方式,促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
  “中华鲟属于对环境敏感性较强的物种,对产卵场的地形地貌、底质、水流、温度梯度都有较高的要求。”研究中心主任顾士连说。
  为推动长江生物多样性恢复,上海持续多年开展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活动,截至目前共计36次,累计放流中华鲟、松江鲈、胭脂鱼等珍稀、珍贵物种85万余尾,底播底栖生物300余吨。
  顾士连介绍,研究中心接下来的一个重要项目——将人类医学上的生殖干细胞繁育技术用于中华鲟等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的繁殖研究。“希望通过干细胞就能把小鱼繁殖出来,实现种群的进一步扩大。”
  中华鲟保护基地二期将极大助力研究中心科研能力提升。它的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共有3个主体馆,将与一期联动打造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育平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平台、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平台、科普教育与生态体验平台、运行管理与综合保障平台等“五大平台”,搭建起长江旗舰濒危物种的“生命方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