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光明食品跨界做养老 探索“康养+社区” 首个认知症社区服务点落地

  记者 束涵  昨天,闵行区虹桥镇红松东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暨健康生活支持中心正式运营,辐射周围7个居委会,服务1万名老年人。  去年,光明食品集团与太保集团共...

  记者 束涵
  昨天,闵行区虹桥镇红松东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暨健康生活支持中心正式运营,辐射周围7个居委会,服务1万名老年人。
  去年,光明食品集团与太保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上海康养集团,一年多来与街道社区开展合作,落地健康生活支持中心,开展“康养+社区”养老模式新探索。
  开展认知症介护合作
  走进健康生活支持中心,柔和的灯光以及简约温馨的装修风格,立刻让人感受到舒适的环境氛围。中心二楼占地超过500平方米,设置了健康促进、社交生活、心理支持、活力中心4个功能分区。
  “考虑到老年人的多元需求,我们集成社会多方的力量,致力于打造家门口功能丰富的‘幸福驿站’。”上海康养集团居家养老部运营管理主管文思说。
  比如,社交生活区提供各类社交平台、文化体育互动等服务。而在心理支持区,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坐诊,中心还将与市级医院医疗专家以及心理咨询师合作,设立情感充电站、心理陪伴站等功能,为有心理健康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心理咨询服务。
  针对居家社区养老的日托需求,中心也设置了相应板块,配套了助浴间等设施,为日托老人开展全套身体数据监测、生理运动功能评估,并提供老年膳食营养指导、开设营养烹饪课堂。
  相较于传统的为老服务中心,这里最大的特色在于落地全市首个认知症社区服务点。它与专业机构联动,开展认知症介护合作,建立“脑健康三级干预模式”,完善“早期预警—早期症状识别—早期干预”照护支持体系。
  记者注意到,这片养老空间也融入了智慧元素。在大厅中央,康养集团与虹桥镇联手打造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已上线,集成津贴补助、健康医疗、服务照料、日常关爱等为老功能及数据。不仅可满足红松东路综老中心运营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还为上海康养多维度、不同层级的各项数据分析展示奠定基础。
  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
  中心一楼,全天候长者社区食堂已于12月20日试营业。
  食堂以老人方便为先,考虑了很多细节。灯光选用柔和暖黄色,地面无高差方便轮椅进出,还有地砖选用防滑系数高的材质、家具选用圆弧倒角等。考虑到不少老人喜欢使用现金支付,食堂采用现金、刷卡、扫码等多种付款方式。
  “60岁以上老人在这里就餐可享8.5折优惠。食堂目前提供午餐和晚餐,到明年1月1日还将新增早餐。”工作人员说,每天中午约有200人前来就餐,晚上在100人左右。“试营业以来,已有900多名老人过来办理了储值卡。”
  食堂完全依托于光明食品集团全产业链布局。有别于其他社区食堂的是,这里推出的老年膳食营养套餐成为一大特色。“我们将与上海各大医院一起,整合各方在食品、医疗等领域的资源,结合项目基地和临床进行功效验证,启动对老年特膳、老年特医食品的探索,有针对性地推出介护套餐,为有吞咽困难的老人提供更科学、健康的饮食搭配服务。”上海康养相关负责人说。
  “在虹桥镇,健康生活支持中心可辐射周围7个居委会,服务1万名老年人。”该名负责人表示,上海康养将持续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做强“康养+社区”品牌,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新模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