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

副中心筑牢“绿水长流、生态复苏”主屏障黑臭水体反弹现象实现稳定消除

  中午阳光充足,通惠河中,野鸭们嬉戏成群,两岸高楼林立,美丽的城市风光倒映在水面上。2023年,通州区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大力推进各项水污...

  中午阳光充足,通惠河中,野鸭们嬉戏成群,两岸高楼林立,美丽的城市风光倒映在水面上。2023年,通州区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大力推进各项水污染防治,全力保障国市控断面水质持续达标,筑牢副中心“绿水长流、生态复苏”主屏障,一条条大河成为“城市会客厅”。
  城市副中心多河富水,自古有“九河末梢”之称,区内汇聚19条河流,河道总长239公里。通过全面落实清管清河行动,通州区扎实推进排水设施清理,完成全区2400余公里雨水管涵、480余公里雨污合流管涵、610余公里道路边沟等城乡公共和专用排水设施清掏治理。同时落实“全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填报,截至2023年12月底,657个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全区8个国市控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Ⅳ类及以上,达到国家及市级考核要求,其中达到Ⅲ类水质的4个,达到Ⅳ类水质的4个,黑臭水体反弹现象实现稳定消除。
  农村环境整治中,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等成为重要整治内容之一。通州区相关部门和属地合力推动完成40个村庄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执法检查340余家次,工业企业未纳管网单位检查200余家次,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执法检查50余家次。严厉打击向城市雨水管道排污及倾倒垃圾、向河道倾倒及填埋垃圾等违法行为。常态化开展全区359个平房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巡查,共督办问题整改11000余处。截至2023年底,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等四项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