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很多乡村拿出看家本领邀八方来客 副中心乡村春节好戏连台年味儿浓
春节临近,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市民们逛市集、赏民俗、购年货,年味越来越浓。2024年春节期间,副中心很多乡村也将拿出“看家本领”,用传统表演诚邀...
春节临近,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市民们逛市集、赏民俗、购年货,年味越来越浓。2024年春节期间,副中心很多乡村也将拿出“看家本领”,用传统表演诚邀八方来客一起欢欢喜喜过大年。
大务村评剧团要连唱4天
当我们走进永乐店镇大务村剧场后台时,首先见到了这样一位“包公”——身高将近1米9,穿着蟒袍戏服,脸上已经涂黑、还挂着半米多长的胡须,不怒自威。可再细看看这位演员的面庞,额头、眼角都是深深的皱纹,厚厚的油彩都挡不住岁月的痕迹。
“我今年73岁,唱了60年评剧。”这位“包公”名叫陆金安,是评剧团的“名角儿”,也是村里的农业“老把式”。他说,评剧在村里已经唱响百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参加过剧团。现在剧团规模50多人,生、旦、净、丑行当齐全,演员们都来自本村或者附近村子,平时种地、做饭、看孩子,有排练或者演出了就赶来唱一出,不图挣钱,全凭热爱。
“我姨、我妈都是剧团的老演员,这不,表姐和我传承了好嗓子,从小就唱。”马合庄村的梁颖今年53岁,她还记得小时候,演员们经常在拖拉机后斗子里唱,逢年过节,得连唱好几天呢。10多年前,大务村建起了剧场,总共有400多个座位,每逢演出,过道里都挤满了人,“2024年肯定也一样火爆!”
大务村地处京津交界地带,因此剧团里还有不少来自天津武清的演员、乐师,“几十年前,剧团的第一批艺术骨干,都是武清小王庄村高岚田老师教的评戏,这也是一种传承。”剧团团长邢振海说,2024年春节期间,农历初六到初九,剧团会在大务村连演4天,欢迎市民到村里免费看戏。
大幕拉开,板胡司鼓清亮高昂,演员低吟浅唱……彩排过程中,台下有位小姑娘目不转睛,不时还能跟着唱两句。她叫程金洪,今年9岁,是剧团音响师的外孙女,平时在城里住,假期回村。邢振海说,2023年村里成立了评剧培训班,已经有了40多位学员,2024年要吸收更多小朋友加入进来。
张庄龙灯将遨游千年运河畔
千年大运河,蜿蜒在通州腹地,沿线很多村庄迎新春的习俗也都和运河相关。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漷县镇张庄村“运河龙灯会”。表演时,随着鼓点,2条雄伟矫健的18米蓝龙紧紧跟随龙珠,时而腾空、时而翻滚,柔美舒展,直冲云端。这项古老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1834年,也就是清道光十四年。
“时间定了!初三下午、初五上午,咱去通州运河文化广场表演。”当我们在张庄村找到“运河龙灯会”非遗传承人谢兆亮时,他正握着手机,在微信群里给村民演员们发通知。过完年已经59岁的谢兆亮,爷爷、太爷都是早年间舞龙会里的骨干。
“其实我更希望市民朋友们来村里看舞龙。”放下手机,谢兆亮说,初一上午,队员们会穿戴整齐,引着2条巨龙围着张庄村转好几圈,得持续2个小时。哪家村民要是希望巨龙在自家门口或者院子里多“飞”一会儿,可以支张小茶桌,摆上饮料、点心,队员们一看就明白,龙珠会指引巨龙“飞”进家门。这是已经在张庄村传承近200年的习俗。
游客来到张庄村,除了现场看舞龙,还可以免费参观大运河龙灯文化博物馆。位置很好找,就在村委会后院。博物馆面积虽然不大,但布置得相当精致——大门是原木色,透着古朴;抬头看,2条已经40多年历史的18米“巨龙”高挂房顶;再往里走,展柜里是清代龙灯会文契、民国龙灯对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龙灯照片,旁边还摆着舞龙会表演用的2条方口“巨龙”……游客来到这里,还可以购买抱枕、手工、鼠标垫等运河龙灯文创产品留作纪念。
里二泗小车会扭出浓浓年味
上周,不少去台湖演亦市集置办年货的市民,亲眼目睹了通州区级非遗——张家湾镇里二泗村民间小车会的魅力。锣鼓声中,坐车娘娘、公子、账房先生等20余个角色,载歌载舞地表演推车赶路、上山过桥,甚至还有车轮发生故障、演员突然摔倒等预先设计好的“喜剧情节”,让观众在欢乐中感受浓浓年味。
这项非遗至今已传承200余年。演员们基本都来自里二泗村,平日里是司机、工人、医生、农民,不全都在村里住……逢年过节,表演“集结号”一吹响,他们就从市里、区里回村,在表演中感受家乡过节的那份欢喜,还经常受邀到其他镇进行表演。“我们村的小车会,全通州都数得着。不少演员都是全家总动员呢。”算命先生的扮演者、小车会的组织者韩德成说,自己爱人是小车会的乐师,弟弟韩德祥则男扮女装饰演一位老太太。
跟随锣鼓的节奏,演员们又蹦又跳,短短20分钟,饰演丑角“膏药”的刘学成,额头就出了汗。然而,整个队伍里最辛苦的,却是那位看似在小车中“休息”的坐车娘娘。这位演员名叫王艳芬,40多斤的小车通过绑带挂在她的腰间,车队行进时,她得根据节奏让小车左右扭起来,上身还必须平稳放松,神态更是要端庄自若。
2024年春节假期,里二泗村民间小车会将在运河文化广场、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景区轮番上演。年三十下午和正月初一下午,队员们还将分别到上店村和里二泗村进行走街表演,让乡亲们在传统民俗中感受浓浓年味儿。
近千场阅读文化活动丰富假期文化生活
随着龙年春节的脚步渐近,北京市新春系列阅读文化活动精彩启幕。春节期间,全市共有500多家实体书店对市民开放,北京实体书店全力增加阅读文化活动供给,线上线下齐发力,将开展包括“旧书新知”系列活动、春节特色活动、民俗文化活动、惠民文化活动等不同类型的活动近千场,丰富广大市民的假期文化生活,营造书香萦绕、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旧书新知,浸润新年书香
逛庙会、品书味,在热闹非凡的庙会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将为市民带来新鲜的体验。
春节期间,地坛新春庙会开展“旧书新知潮新春”活动,活动设置旧书展销摊位,包含文化沙龙、名家签售等公益活动。八大处公园举办的第十一届八大处新春文化庙会,设置“旧书新知”古旧书展区,展销上万本经典连环画、上千张黑胶唱片以及多种多样的文创商品,唤起“老北京的记忆”。厂甸庙会的“旧书新知·乐淘旧书”活动,万余种古旧图书在中国书店琉璃厂店展卖,涵盖人文北京、中外文学、历史资料、中医保健等图书品类。大观园庙会将举办“旧书新知·阅约正月”系列文化活动,红楼梦特色评书联播、木板年画、活字印刷等不同主题的活动,带领市民朋友品读红楼梦,畅游大观园。
热闹的不止庙会,还有人头攒动的市集。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举办的王府井书香市集,是以图书为主题的年货大集,王府井书店将联动中国书店、外文书店等举办“旧书新知”为主题的各色展销活动;还有每周六、日都会与爱书人相见的潘家园旧书市集,春节期间不打烊,淘旧书、过佳节,换种方式打开龙年新春。
同时,“旧书新知”系列活动还将通过旧书交换、旧书捐赠、旧书沙龙、旧书专题展等模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旧书籍中流传,在交流与互鉴中焕发崭新的生命力。
特色活动,温暖除夕之夜
年味不仅是美食与烟火,还可以是诗和远方。
除夕当天,北京图书大厦营业时间将延长至凌晨1点,店内举办写福字、贴春联、猜灯谜,投壶等传统文化活动,陪伴爱书人共度“难忘今宵”。王府井书店营业时间将延长至全天24小时,书店工作人员将和读者一起看春晚、吃饺子,在22点、23点和24点的整点时分,王府井书店还将开展“悦动‘金’彩·幸福降临”活动,购书满99元的读者,可以参与砸金蛋活动,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新春贺礼。此外,凡是除夕当天来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古籍书店内消费的读者,都将获赠红包一个、福字一张。
供给多元,传承民俗文化
春节期间,北京实体书店准备了形式多样的有关春节习俗的阅读文化活动,带领市民群众体验多彩民俗,共享阅读之乐。
中国书店四宝堂店的“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活动,以写“福”字的形式,讲述书法文化继承与发展演变的历程;亚运村图书大厦春节期间开展写春联、送福字活动,现场挥毫泼墨,还有对诗词、做灯笼、猜灯谜等互动体验活动,引导市民感悟中华民族内涵丰富的春节习俗和质朴深沉的家国情怀。
王府井书店将举办“璀璨非遗·‘龙’重登场”主题系列活动之“指尖乾坤”——剪纸。活动特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郑蝴蝶,为读者讲述剪纸的历史文化,并制作剪纸作品,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特色之美。同时,在“龙腾华夏·轻拢书香”主题书花展中,王府井书店在店内各楼层推出以“龙”“福”“灯笼”为元素的书花,同时陈列《中国人的规矩》《讲给孩子的中国传统节日》《消寒图》等传统文化类主题图书,加深读者对民俗文化的认知,了解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画卷。
惠民不断,尽享优惠“折上折”
2024年春节,北京市新华书店组织旗下特色活动门店开展书香惠民活动。2月10日至17日,读者可在活动参与门店购买指定图书、文创产品享受不同折扣优惠,让市民在新春佳节享受到书香惠民的满满诚意。雍和书庭、北京图书大厦等多家书店纷纷推出满减代金券、全场折扣、购书礼包等惠民活动,打出利民惠民的优惠“折上折”,满足广大市民群众阅读购书需求。
在创新消费上,2024年新增了新春书店打卡、“龙年”主题集章、“进群好礼”等全新玩法,通过打造适应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场景,推动阅读深入“Z世代”,惠及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不断提升市民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大务村评剧团要连唱4天
当我们走进永乐店镇大务村剧场后台时,首先见到了这样一位“包公”——身高将近1米9,穿着蟒袍戏服,脸上已经涂黑、还挂着半米多长的胡须,不怒自威。可再细看看这位演员的面庞,额头、眼角都是深深的皱纹,厚厚的油彩都挡不住岁月的痕迹。
“我今年73岁,唱了60年评剧。”这位“包公”名叫陆金安,是评剧团的“名角儿”,也是村里的农业“老把式”。他说,评剧在村里已经唱响百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参加过剧团。现在剧团规模50多人,生、旦、净、丑行当齐全,演员们都来自本村或者附近村子,平时种地、做饭、看孩子,有排练或者演出了就赶来唱一出,不图挣钱,全凭热爱。
“我姨、我妈都是剧团的老演员,这不,表姐和我传承了好嗓子,从小就唱。”马合庄村的梁颖今年53岁,她还记得小时候,演员们经常在拖拉机后斗子里唱,逢年过节,得连唱好几天呢。10多年前,大务村建起了剧场,总共有400多个座位,每逢演出,过道里都挤满了人,“2024年肯定也一样火爆!”
大务村地处京津交界地带,因此剧团里还有不少来自天津武清的演员、乐师,“几十年前,剧团的第一批艺术骨干,都是武清小王庄村高岚田老师教的评戏,这也是一种传承。”剧团团长邢振海说,2024年春节期间,农历初六到初九,剧团会在大务村连演4天,欢迎市民到村里免费看戏。
大幕拉开,板胡司鼓清亮高昂,演员低吟浅唱……彩排过程中,台下有位小姑娘目不转睛,不时还能跟着唱两句。她叫程金洪,今年9岁,是剧团音响师的外孙女,平时在城里住,假期回村。邢振海说,2023年村里成立了评剧培训班,已经有了40多位学员,2024年要吸收更多小朋友加入进来。
张庄龙灯将遨游千年运河畔
千年大运河,蜿蜒在通州腹地,沿线很多村庄迎新春的习俗也都和运河相关。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漷县镇张庄村“运河龙灯会”。表演时,随着鼓点,2条雄伟矫健的18米蓝龙紧紧跟随龙珠,时而腾空、时而翻滚,柔美舒展,直冲云端。这项古老技艺最早可以追溯到1834年,也就是清道光十四年。
“时间定了!初三下午、初五上午,咱去通州运河文化广场表演。”当我们在张庄村找到“运河龙灯会”非遗传承人谢兆亮时,他正握着手机,在微信群里给村民演员们发通知。过完年已经59岁的谢兆亮,爷爷、太爷都是早年间舞龙会里的骨干。
“其实我更希望市民朋友们来村里看舞龙。”放下手机,谢兆亮说,初一上午,队员们会穿戴整齐,引着2条巨龙围着张庄村转好几圈,得持续2个小时。哪家村民要是希望巨龙在自家门口或者院子里多“飞”一会儿,可以支张小茶桌,摆上饮料、点心,队员们一看就明白,龙珠会指引巨龙“飞”进家门。这是已经在张庄村传承近200年的习俗。
游客来到张庄村,除了现场看舞龙,还可以免费参观大运河龙灯文化博物馆。位置很好找,就在村委会后院。博物馆面积虽然不大,但布置得相当精致——大门是原木色,透着古朴;抬头看,2条已经40多年历史的18米“巨龙”高挂房顶;再往里走,展柜里是清代龙灯会文契、民国龙灯对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龙灯照片,旁边还摆着舞龙会表演用的2条方口“巨龙”……游客来到这里,还可以购买抱枕、手工、鼠标垫等运河龙灯文创产品留作纪念。
里二泗小车会扭出浓浓年味
上周,不少去台湖演亦市集置办年货的市民,亲眼目睹了通州区级非遗——张家湾镇里二泗村民间小车会的魅力。锣鼓声中,坐车娘娘、公子、账房先生等20余个角色,载歌载舞地表演推车赶路、上山过桥,甚至还有车轮发生故障、演员突然摔倒等预先设计好的“喜剧情节”,让观众在欢乐中感受浓浓年味。
这项非遗至今已传承200余年。演员们基本都来自里二泗村,平日里是司机、工人、医生、农民,不全都在村里住……逢年过节,表演“集结号”一吹响,他们就从市里、区里回村,在表演中感受家乡过节的那份欢喜,还经常受邀到其他镇进行表演。“我们村的小车会,全通州都数得着。不少演员都是全家总动员呢。”算命先生的扮演者、小车会的组织者韩德成说,自己爱人是小车会的乐师,弟弟韩德祥则男扮女装饰演一位老太太。
跟随锣鼓的节奏,演员们又蹦又跳,短短20分钟,饰演丑角“膏药”的刘学成,额头就出了汗。然而,整个队伍里最辛苦的,却是那位看似在小车中“休息”的坐车娘娘。这位演员名叫王艳芬,40多斤的小车通过绑带挂在她的腰间,车队行进时,她得根据节奏让小车左右扭起来,上身还必须平稳放松,神态更是要端庄自若。
2024年春节假期,里二泗村民间小车会将在运河文化广场、燃灯塔及周边古建筑群景区轮番上演。年三十下午和正月初一下午,队员们还将分别到上店村和里二泗村进行走街表演,让乡亲们在传统民俗中感受浓浓年味儿。
近千场阅读文化活动丰富假期文化生活
随着龙年春节的脚步渐近,北京市新春系列阅读文化活动精彩启幕。春节期间,全市共有500多家实体书店对市民开放,北京实体书店全力增加阅读文化活动供给,线上线下齐发力,将开展包括“旧书新知”系列活动、春节特色活动、民俗文化活动、惠民文化活动等不同类型的活动近千场,丰富广大市民的假期文化生活,营造书香萦绕、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旧书新知,浸润新年书香
逛庙会、品书味,在热闹非凡的庙会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将为市民带来新鲜的体验。
春节期间,地坛新春庙会开展“旧书新知潮新春”活动,活动设置旧书展销摊位,包含文化沙龙、名家签售等公益活动。八大处公园举办的第十一届八大处新春文化庙会,设置“旧书新知”古旧书展区,展销上万本经典连环画、上千张黑胶唱片以及多种多样的文创商品,唤起“老北京的记忆”。厂甸庙会的“旧书新知·乐淘旧书”活动,万余种古旧图书在中国书店琉璃厂店展卖,涵盖人文北京、中外文学、历史资料、中医保健等图书品类。大观园庙会将举办“旧书新知·阅约正月”系列文化活动,红楼梦特色评书联播、木板年画、活字印刷等不同主题的活动,带领市民朋友品读红楼梦,畅游大观园。
热闹的不止庙会,还有人头攒动的市集。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举办的王府井书香市集,是以图书为主题的年货大集,王府井书店将联动中国书店、外文书店等举办“旧书新知”为主题的各色展销活动;还有每周六、日都会与爱书人相见的潘家园旧书市集,春节期间不打烊,淘旧书、过佳节,换种方式打开龙年新春。
同时,“旧书新知”系列活动还将通过旧书交换、旧书捐赠、旧书沙龙、旧书专题展等模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旧书籍中流传,在交流与互鉴中焕发崭新的生命力。
特色活动,温暖除夕之夜
年味不仅是美食与烟火,还可以是诗和远方。
除夕当天,北京图书大厦营业时间将延长至凌晨1点,店内举办写福字、贴春联、猜灯谜,投壶等传统文化活动,陪伴爱书人共度“难忘今宵”。王府井书店营业时间将延长至全天24小时,书店工作人员将和读者一起看春晚、吃饺子,在22点、23点和24点的整点时分,王府井书店还将开展“悦动‘金’彩·幸福降临”活动,购书满99元的读者,可以参与砸金蛋活动,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新春贺礼。此外,凡是除夕当天来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古籍书店内消费的读者,都将获赠红包一个、福字一张。
供给多元,传承民俗文化
春节期间,北京实体书店准备了形式多样的有关春节习俗的阅读文化活动,带领市民群众体验多彩民俗,共享阅读之乐。
中国书店四宝堂店的“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活动,以写“福”字的形式,讲述书法文化继承与发展演变的历程;亚运村图书大厦春节期间开展写春联、送福字活动,现场挥毫泼墨,还有对诗词、做灯笼、猜灯谜等互动体验活动,引导市民感悟中华民族内涵丰富的春节习俗和质朴深沉的家国情怀。
王府井书店将举办“璀璨非遗·‘龙’重登场”主题系列活动之“指尖乾坤”——剪纸。活动特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郑蝴蝶,为读者讲述剪纸的历史文化,并制作剪纸作品,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特色之美。同时,在“龙腾华夏·轻拢书香”主题书花展中,王府井书店在店内各楼层推出以“龙”“福”“灯笼”为元素的书花,同时陈列《中国人的规矩》《讲给孩子的中国传统节日》《消寒图》等传统文化类主题图书,加深读者对民俗文化的认知,了解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画卷。
惠民不断,尽享优惠“折上折”
2024年春节,北京市新华书店组织旗下特色活动门店开展书香惠民活动。2月10日至17日,读者可在活动参与门店购买指定图书、文创产品享受不同折扣优惠,让市民在新春佳节享受到书香惠民的满满诚意。雍和书庭、北京图书大厦等多家书店纷纷推出满减代金券、全场折扣、购书礼包等惠民活动,打出利民惠民的优惠“折上折”,满足广大市民群众阅读购书需求。
在创新消费上,2024年新增了新春书店打卡、“龙年”主题集章、“进群好礼”等全新玩法,通过打造适应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场景,推动阅读深入“Z世代”,惠及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不断提升市民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