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陈群:完善“非升即走”考核模式,使青年敢于承担周期长、难度大科研

  特派记者 洪俊杰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真正原创性、引领性的成果仍然不足。”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

  特派记者 洪俊杰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真正原创性、引领性的成果仍然不足。”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陈群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中呼吁,加快中央文件精神的落地执行,制定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具体措施,为基础研究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可以“十年磨一剑”的制度环境。
  陈群建议加大基础研究特区建设力度。建立稳定的经费支持机制,强化有目标导向的有组织科研,同时为自由探索型的基础研究留足空间,鼓励支持科研人员找到有真正价值的科学问题或技术难题,深耕细作、长期坚持。
  与此同时,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评价专家信誉制度和评价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保障科研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并在此基础上放手发挥学术共同体,特别是小同行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推动学术共同体逐步承担起科研评价的主体责任,从而实现由“量化考核”向“贡献考核”转变。对基础研究人员,完善“非升即走”考核模式,延长评价周期,使青年科技人员敢于承担周期长、难度大的科研。
  陈群建议完善薪酬激励办法。健全基础研究人员薪酬保障机制,实施适度激励的薪酬体系,弱化绩效和待遇的关联。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机制,明确科研人员“技术专家与责任人”的定位,让科研人员能够从十年坚守获得的成果中享有恰当的经济收益。
  解放日报北京3月7日专电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