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街区更新焕发老城活力
伴随老城更新,北京胡同新玩法、新空间、新消费场景层出不穷,去会馆沉浸式看大戏、到老地标白塔寺拥抱新国潮、来天桥美院收获松弛感……胡同平添了新京味、国潮味、文...
伴随老城更新,北京胡同新玩法、新空间、新消费场景层出不穷,去会馆沉浸式看大戏、到老地标白塔寺拥抱新国潮、来天桥美院收获松弛感……胡同平添了新京味、国潮味、文化味、新鲜味,老城再次焕发新鲜活力。
老地标涌现新国潮
白塔寺,是坐落在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上的城市地标,它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50多年的历史,寄托着一代代北京人的乡愁记忆。白塔寺东墙外,是有150多年历史的白塔寺药店。这两年,这座老字号药店不仅能望闻问切、开方抓药,还成了年轻人喜爱的新网红。
步入白塔寺药店,里面是延续百年的传统药房。粗粗一瞧,这里好像与传统药店没差别,可往深处走,却发现大有乾坤。
药店西侧,萦绕鼻尖的中药味混合了咖啡香。这里就是耀咖啡,虽然叫“yao”,但并不苦口,而是售卖各类咖啡、白塔文化的甜点和养生特饮。三层露台上,常有一拨拨打扮时尚的年轻人端着咖啡排队与白塔合照打卡。
药店二楼,更是妙趣多多。伴随国潮热,老字号的非遗元素也一次次被萃取出来,成为了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源泉。 2023年4月,白塔寺药店文创堂在此开业,药斗子冰箱贴、草编人参、中药香囊……除了各类萌趣可爱的文创精品,这儿还有乌梅洛神饮、桃dirty等饮品,推出一年来吸引拥趸无数。
百年老字号,为什么将传统与潮流集合起来,就一跃成为“流量王”了呢?“消费风向不断变化,国潮在不断崛起。”在白塔寺耀咖啡负责人郏珂磊看来,国潮寄托着人们对潮流的情感诉求、对时尚个性的张扬,也蕴藏着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价值回归和强烈认同。白塔寺药店守正创新,恰与人们的这种需求不谋而合。
守住老字号的品牌,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跨界,在开辟新业务增长点的同时,传播传统文化。这也成为许多老字号的共同选择。在北大红楼对面,老字号长春堂孵化的“顺时而饮”草本茶店,用二十四节气做养生茶;在前门大栅栏,老字号内联升跨界开“大内·宫保”咖啡,特调“糖火烧”、山楂味冷萃咖啡等走红网络……
当人们漫步北京老城,遇上老字号+新国潮,其历史积淀、陶铸而成的文化韵味更加浓重,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也愈加强烈。
老胡同拓展新业态
天桥,自清末到民国,一直是许多文化名人和民间艺人的聚集地,是老北京文化的名片之一。伴随老城整体保护,2018年,西城区启动天桥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腾退,居民自愿报名。2019年,天桥盛世集团启动“天桥·艺巢”计划,利用腾退出的老院子引入艺术家工作室,打造胡同小微博物馆群。
赵锥子24号,一座闹中取静的四合院成了赵春香微妙艺术馆。赵春香是“中国软陶美育第一人”,艺术馆由女儿杨思求负责打理。青砖、灰瓦、实木……没有雕梁画栋的繁复装饰,榆树、兰花等植物为小院添了无限灵气。窗台、展柜、桌子上,是各种样式的软陶、兔儿爷,参观、拍照、参与美育课程……自2019年艺术馆开放后,吸引了天南海北的人慕名而来。
来自吉林长春的一家三口特意来到艺术馆做兔儿爷,八岁的郭若萱圆了到北京做兔儿爷的夙愿,“我喜欢兔儿爷,又萌又治愈。”“做软陶的过程,整个人放空、专注,是一种特别的松弛感。”她和妈妈这样说。
她们追求的松弛感恰与赵春香微妙艺术馆的初衷相和。艺术馆的墙上,印着赵春香的一句话:“我与世界的关系,我们用艺术解读。”在杨思求看来,这种关系在当下的一种集中表现就是人们对松弛感的追求,“软陶艺术正在疗愈现代人的精神内耗,让人们静下来、慢下来。”
相隔不远的小喇叭胡同10号,人物画家马海方看重了老院子的古韵京味,入驻其中,修旧如旧,也成为了小微艺术馆。
天桥小微博物馆群不是个例。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催生着胡同新业态。2021年,距离故宫东华门不到300米,园林景观秀美的老院子被改造为南池子美术馆,甫一推出即火爆出圈。“小众艺术馆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民间审美水平,它和大型艺术馆、博物馆一样,也承担着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趣味、滋润心灵的社会美育责任。”主理人雅行说。
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催生胡同多样化的新空间、多元化的新业态,也让老胡同日日焕新。
老地标涌现新国潮
白塔寺,是坐落在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上的城市地标,它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50多年的历史,寄托着一代代北京人的乡愁记忆。白塔寺东墙外,是有150多年历史的白塔寺药店。这两年,这座老字号药店不仅能望闻问切、开方抓药,还成了年轻人喜爱的新网红。
步入白塔寺药店,里面是延续百年的传统药房。粗粗一瞧,这里好像与传统药店没差别,可往深处走,却发现大有乾坤。
药店西侧,萦绕鼻尖的中药味混合了咖啡香。这里就是耀咖啡,虽然叫“yao”,但并不苦口,而是售卖各类咖啡、白塔文化的甜点和养生特饮。三层露台上,常有一拨拨打扮时尚的年轻人端着咖啡排队与白塔合照打卡。
药店二楼,更是妙趣多多。伴随国潮热,老字号的非遗元素也一次次被萃取出来,成为了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源泉。 2023年4月,白塔寺药店文创堂在此开业,药斗子冰箱贴、草编人参、中药香囊……除了各类萌趣可爱的文创精品,这儿还有乌梅洛神饮、桃dirty等饮品,推出一年来吸引拥趸无数。
百年老字号,为什么将传统与潮流集合起来,就一跃成为“流量王”了呢?“消费风向不断变化,国潮在不断崛起。”在白塔寺耀咖啡负责人郏珂磊看来,国潮寄托着人们对潮流的情感诉求、对时尚个性的张扬,也蕴藏着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价值回归和强烈认同。白塔寺药店守正创新,恰与人们的这种需求不谋而合。
守住老字号的品牌,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跨界,在开辟新业务增长点的同时,传播传统文化。这也成为许多老字号的共同选择。在北大红楼对面,老字号长春堂孵化的“顺时而饮”草本茶店,用二十四节气做养生茶;在前门大栅栏,老字号内联升跨界开“大内·宫保”咖啡,特调“糖火烧”、山楂味冷萃咖啡等走红网络……
当人们漫步北京老城,遇上老字号+新国潮,其历史积淀、陶铸而成的文化韵味更加浓重,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也愈加强烈。
老胡同拓展新业态
天桥,自清末到民国,一直是许多文化名人和民间艺人的聚集地,是老北京文化的名片之一。伴随老城整体保护,2018年,西城区启动天桥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腾退,居民自愿报名。2019年,天桥盛世集团启动“天桥·艺巢”计划,利用腾退出的老院子引入艺术家工作室,打造胡同小微博物馆群。
赵锥子24号,一座闹中取静的四合院成了赵春香微妙艺术馆。赵春香是“中国软陶美育第一人”,艺术馆由女儿杨思求负责打理。青砖、灰瓦、实木……没有雕梁画栋的繁复装饰,榆树、兰花等植物为小院添了无限灵气。窗台、展柜、桌子上,是各种样式的软陶、兔儿爷,参观、拍照、参与美育课程……自2019年艺术馆开放后,吸引了天南海北的人慕名而来。
来自吉林长春的一家三口特意来到艺术馆做兔儿爷,八岁的郭若萱圆了到北京做兔儿爷的夙愿,“我喜欢兔儿爷,又萌又治愈。”“做软陶的过程,整个人放空、专注,是一种特别的松弛感。”她和妈妈这样说。
她们追求的松弛感恰与赵春香微妙艺术馆的初衷相和。艺术馆的墙上,印着赵春香的一句话:“我与世界的关系,我们用艺术解读。”在杨思求看来,这种关系在当下的一种集中表现就是人们对松弛感的追求,“软陶艺术正在疗愈现代人的精神内耗,让人们静下来、慢下来。”
相隔不远的小喇叭胡同10号,人物画家马海方看重了老院子的古韵京味,入驻其中,修旧如旧,也成为了小微艺术馆。
天桥小微博物馆群不是个例。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催生着胡同新业态。2021年,距离故宫东华门不到300米,园林景观秀美的老院子被改造为南池子美术馆,甫一推出即火爆出圈。“小众艺术馆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民间审美水平,它和大型艺术馆、博物馆一样,也承担着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趣味、滋润心灵的社会美育责任。”主理人雅行说。
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催生胡同多样化的新空间、多元化的新业态,也让老胡同日日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