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百岁摩西会堂今起修复 预计年底以新面貌迎客

  记者 周楠 通讯员 龙钢  位于虹口区长阳路62号,见证提篮桥一带岁月变迁的百年老建筑——摩西会堂,今天起正式开始修复。记者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获悉,这栋建...

  记者 周楠 通讯员 龙钢
  位于虹口区长阳路62号,见证提篮桥一带岁月变迁的百年老建筑——摩西会堂,今天起正式开始修复。记者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获悉,这栋建筑将暂别游客,进行从内而外的修复改造,预计整个工程历时半年多,年底前,摩西会堂将以崭新面貌迎接游客。
  始建于1907年的摩西会堂,是栋青砖墙面、红砖斜尖顶的三层外廊式建筑。当时,由旅居在沪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兴建。1927年,一位俄罗斯犹太人将它改造为犹太教会堂。二战期间,在沪的大批犹太难民常在此聚会。1956年,由于大批犹太难民回国,摩西会堂关闭。在之后的数十年中,这栋建筑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它曾经做过政府的办公机构,也做过医院。2007年,犹太难民纪念馆建成,摩西会堂承担了布展功能。随着纪念馆的扩大,有了专门的展示空间,这栋建筑被恢复成20世纪20年代宗教会堂时的样子。为了让游客沉浸式地感受老建筑的风采,会堂还曾作为演出场所使用。观众可在复古的西式会堂内,近距离欣赏话剧、音乐会等。
  近年来,这栋百年老建筑内部的许多构件,比如马赛克地砖、木质楼梯扶手、楼体的红砖等出现风化现象,需要进行修复。同时,犹太难民纪念馆发现的新史料,也让修复工作有了新灵感,有助于会堂还原当初的真实样貌。据了解,此次改造的重点之一是会堂中央的约柜。现有的约柜造型方正、线条简单,经过修复改造,约柜将重现20世纪20年代的样子。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表示,纪念馆已经有了一个面积更大、布展更专业的展馆,摩西会堂的展示功能就不再那么突出了。此次闭馆修复,也是为进一步拓展摩西会堂的多功能使用空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