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中法文化热不断升温——上音“镜厅”响起“音乐的河”

李力安古筝独奏《层层水澜》。上海音乐学院供图   见习记者 沃佳 记者 吴桐   昨天,上海城市音乐会客厅“镜厅”响起动人旋律。上海音乐学...






李力安古筝独奏《层层水澜》。上海音乐学院供图


  见习记者 沃佳 记者 吴桐


  昨天,上海城市音乐会客厅“镜厅”响起动人旋律。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和法国艺术家带来钢琴独奏、古筝独奏、女声独唱、弦乐四重奏、钢琴四手联弹等节目,为正在举行的“音乐的河——2024上海音乐学院中法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增添中法交流的多样魅力。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上音自2月9日起,策划了24场2024中法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其中不少活动令人瞩目,法国室内乐名团阿罗德四重奏演出,在歌剧《卡门》问世150周年之际,中法将推出联合之作。法国奥尔良国际钢琴比赛上海分站赛(亚太赛区)将于5月11日—12日拉开帷幕。


  谈起系列活动的意义,上音党委书记裴小倩说,习近平主席在第三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强调,中法都是文化大国,双方要加快人文交往“双向奔赴”。近年来,中法文化热不断升温。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表示,“上海作为中法友好往来的重要桥梁,将陆续举办多场法国文化艺术活动,见证两国友谊。”


  在上海城市音乐会客厅“镜厅”,上音钢琴系副教授郝端端表演的钢琴前奏曲《月色满庭台》,令现场观众坠入一场幽深美好的梦中。郝端端说,自己之所以选择这首德彪西的曲目,是因为月亮在德彪西心中还多了一层含义,代表了他对远东文化的憧憬。“德彪西有关远东文化的梦境在他的时代无法实现。而在今天,在中法两国的多重文化交流下,德彪西当年的梦境才真正走向现实。”


  民族音乐系硕士研究生李力安是一名25岁的中法混血女孩。从小浸润在中法双语环境中长大的李力安,7岁时第一次听到古筝声音就深深为之折服,如今她从业余学习走向专业道路,来到上音学习民乐。“中国民族乐器和传统音乐对我充满魅力和吸引力。”


  李力安弹奏了古筝作品《层层水澜》。这首作品是陶一陌先生创作的一首现代古筝作品,于2013年在欧洲首演,细腻刻画了涓涓水流、层层涟漪,激荡澎湃又波澜无尽的景致。李力安希望,“音乐也像水澜一样,一浪接着一浪。”


  音乐的河,奔流不息,象征着中法友谊,源远流长。通过系列活动,上音希望助推“教创演研”多学科联动,挖掘和培养拔尖创新艺术人才,扩大上海音乐学院海外影响力、文化传播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音乐的力量拉近中法文化交流的距离,促进两国间的友好合作。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