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司法局:深化法治领域改革 以高水平法治护航房山高质量发展
翻阅过去一年房山区的法治答卷,一幅幅聚焦中心大局、彰显法治作为的生动画面跃然纸上,一次次为民解忧的法律服务正悄然改变房山人民的生活。2024年,房山区司法局...
翻阅过去一年房山区的法治答卷,一幅幅聚焦中心大局、彰显法治作为的生动画面跃然纸上,一次次为民解忧的法律服务正悄然改变房山人民的生活。2024年,房山区司法局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区工作不断深入,服务中心大局能力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维护安全稳定能力不断增强,以法治之笔,绘就一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以高质量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4年,房山区司法局服务中心大局,以法治之“优”解百姓之“忧”,为改革发展绘就鲜明的法治底色。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法护航,合规发展,“助企惠民”普法讲师团郭晓轩、李子光、崔红秀、李帅四位律师先后在房山爱企行动直播间开展了两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普法专场直播。累计直播三小时,共吸引17.4万人次在线观看,收获网友38,203次点赞。像这样为企业“线上”普法,是区司法局为优化营商环境进行的一个新探索。
2024年,区司法局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法治宣传“惠企增效”、法治实践“助企纾困”、法治文化“润企赋能”三大专项行动,推出十二项具体举措,包括组织法律专业人员走进企业开展“订单式”普法、“法治体检”“云端”送法进企业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同时,贯彻落实“无事不扰”原则,推进“非现场执法”工作。监督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程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显温度。清理政策症结,组织开展不平等对待企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文件清理,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谱写政通人和的房山新篇章。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一年以来,畅通申请渠道,以当面、邮寄、“掌上复议”小程序三种方式接收群众诉求,2024年共接待群众行政复议咨询、申请2.5万人次,立案审查复议案件2060件,同比增长72.7%,其中277件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从速审结,行政复议高效便民制度凸显。针对纠错案件制发意见书39件,发挥“办理一案、规范一片”的行政复议监督职能。把握“枫桥之钥”全流程“复调对接”,案前、案中调解和解522件,收获多面锦旗,促进争议实质性化解,为和谐房山贡献“复议”力量。
全面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在房山的广袤乡村,活跃着一支重要队伍——“法律明白人”,这些具有较高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积极参与基层法治实践的村民,在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小两口吵架闹离婚,还是邻居间产生矛盾,“法律明白人”老安都能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及时就地化解纠纷。在房山,像老安这样的“法律明白人”越来越多,他们把“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让村民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及时排查微风险、化解微矛盾,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进村入户了解情况、收集群众法律需求,让基层治理更精准。
2024年,区司法局组织1392名“法律明白人”参加学习培训,实现人员全覆盖。落实“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选拔135名律师为全区628个村(社区)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把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的乡土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助力基层依法治理。
法律援助工作提质增效。走进房山区法律援助中心会议室,人们一眼就能看到墙上挂满的锦旗。锦旗不仅承载着受援人的感激之情,更是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认可与信任。2024年,区法律援助中心深化微笑服务、公开服务、优先服务、延时服务,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解答群众来访来电咨询37
,
992人次,满意率99.93%。同时强化案件质量监督,全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675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331余万元。
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持续擦亮“法治房山”普法品牌
2024年,区司法局坚持用群众听得懂、学得进的方式,宣传讲解记得住、用得上的法律知识,让更多群众在“润物细无声”的普法宣传中,真切感受法治力量。
普法活动不断丰富。组织“八五”普法讲师团队伍,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等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00余场次。以“普法大篷车”为载体,组织普法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普法宣传活动50余场。
新媒体优势进一步发挥。依托“法治房山”微信公众号推出“法治宣传教育全民齐参与”法律知识答题互动活动12期。开通“法治房山”微信视频号、“e法房护”普法专栏、创作并发布《老姚说法》普法短视频15期,通过剧情演绎和专业人士释法环节,实现法理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进一步规范。通过实地走访,收集照片、资料等形式,对近两年创建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实施动态管理,发挥其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决筑牢首都政治、安全“护城河”
2024年,房山区司法局把握重点人群管控“关键点”,找准矛盾纠纷“着力点”,紧抓“枫桥经验”“切入点”,“三点”发力筑牢安全防线,以法治力量夯实安全底色。
“两类人员”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编制《社区矫正执法办案流程指南》《暂予监外执行规范化工作手册》,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CT”体检,在全市率先推行“同流程办理、同标准办案”。编制《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指导手册》,基本实现“接得到、管得住、服务好”目标。
多元调解体系机制建设不断创新。成立全市首家区级调解教育实训基地——房山“好邻居”调解学院,开展各级各类培训17期,共有2200余人参加实训,开展及承办京津冀调解工作联学共建、社会治理研讨、地方标准申报等活动12次,基层调解组织化解数量同比上升30%。创新驱动“警调对接”“狱调对接”“劳调对接”等解纷协作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获评“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枫桥经验”北京升级版进一步巩固发展。建立村居、街乡、区域、区“四级”人民调解工作体系,横向带动道路交通、建设商事等19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纵向指导27个乡镇街道、656个村居调解组织,积极融入区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发挥“平安好邻居”职能作用,对接城指中心化解接诉即办“三难”诉求。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成功矛盾纠纷7652件、调解成功率达98.7%。
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开创法治房山建设新局面
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2024年区司法局大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府院联动,行政机关一审败诉率创五年来历史最低。严格落实党中央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北京市“一规划一意见”要求,印发实施《房山区法治政府建设2024年度工作要点》《房山区2024年依法治区工作要点》。以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前专题学法为重点,组织主要领导会前讲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指导区相关部门,按照要求完成机构改革期间执法职权调整,确保相关行政执法事项、人员、案件衔接到位。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未来,房山区司法局将继续担当作为、砥砺奋进,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传递法治为民温度,厚植民生幸福底色,为房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以高质量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4年,房山区司法局服务中心大局,以法治之“优”解百姓之“忧”,为改革发展绘就鲜明的法治底色。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法护航,合规发展,“助企惠民”普法讲师团郭晓轩、李子光、崔红秀、李帅四位律师先后在房山爱企行动直播间开展了两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普法专场直播。累计直播三小时,共吸引17.4万人次在线观看,收获网友38,203次点赞。像这样为企业“线上”普法,是区司法局为优化营商环境进行的一个新探索。
2024年,区司法局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法治宣传“惠企增效”、法治实践“助企纾困”、法治文化“润企赋能”三大专项行动,推出十二项具体举措,包括组织法律专业人员走进企业开展“订单式”普法、“法治体检”“云端”送法进企业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同时,贯彻落实“无事不扰”原则,推进“非现场执法”工作。监督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程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显温度。清理政策症结,组织开展不平等对待企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文件清理,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谱写政通人和的房山新篇章。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一年以来,畅通申请渠道,以当面、邮寄、“掌上复议”小程序三种方式接收群众诉求,2024年共接待群众行政复议咨询、申请2.5万人次,立案审查复议案件2060件,同比增长72.7%,其中277件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从速审结,行政复议高效便民制度凸显。针对纠错案件制发意见书39件,发挥“办理一案、规范一片”的行政复议监督职能。把握“枫桥之钥”全流程“复调对接”,案前、案中调解和解522件,收获多面锦旗,促进争议实质性化解,为和谐房山贡献“复议”力量。
全面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在房山的广袤乡村,活跃着一支重要队伍——“法律明白人”,这些具有较高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积极参与基层法治实践的村民,在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小两口吵架闹离婚,还是邻居间产生矛盾,“法律明白人”老安都能发挥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及时就地化解纠纷。在房山,像老安这样的“法律明白人”越来越多,他们把“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让村民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及时排查微风险、化解微矛盾,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进村入户了解情况、收集群众法律需求,让基层治理更精准。
2024年,区司法局组织1392名“法律明白人”参加学习培训,实现人员全覆盖。落实“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选拔135名律师为全区628个村(社区)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把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的乡土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助力基层依法治理。
法律援助工作提质增效。走进房山区法律援助中心会议室,人们一眼就能看到墙上挂满的锦旗。锦旗不仅承载着受援人的感激之情,更是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认可与信任。2024年,区法律援助中心深化微笑服务、公开服务、优先服务、延时服务,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解答群众来访来电咨询37
,
992人次,满意率99.93%。同时强化案件质量监督,全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675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331余万元。
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持续擦亮“法治房山”普法品牌
2024年,区司法局坚持用群众听得懂、学得进的方式,宣传讲解记得住、用得上的法律知识,让更多群众在“润物细无声”的普法宣传中,真切感受法治力量。
普法活动不断丰富。组织“八五”普法讲师团队伍,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等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00余场次。以“普法大篷车”为载体,组织普法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普法宣传活动50余场。
新媒体优势进一步发挥。依托“法治房山”微信公众号推出“法治宣传教育全民齐参与”法律知识答题互动活动12期。开通“法治房山”微信视频号、“e法房护”普法专栏、创作并发布《老姚说法》普法短视频15期,通过剧情演绎和专业人士释法环节,实现法理与生活的深度融合。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进一步规范。通过实地走访,收集照片、资料等形式,对近两年创建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实施动态管理,发挥其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决筑牢首都政治、安全“护城河”
2024年,房山区司法局把握重点人群管控“关键点”,找准矛盾纠纷“着力点”,紧抓“枫桥经验”“切入点”,“三点”发力筑牢安全防线,以法治力量夯实安全底色。
“两类人员”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编制《社区矫正执法办案流程指南》《暂予监外执行规范化工作手册》,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CT”体检,在全市率先推行“同流程办理、同标准办案”。编制《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指导手册》,基本实现“接得到、管得住、服务好”目标。
多元调解体系机制建设不断创新。成立全市首家区级调解教育实训基地——房山“好邻居”调解学院,开展各级各类培训17期,共有2200余人参加实训,开展及承办京津冀调解工作联学共建、社会治理研讨、地方标准申报等活动12次,基层调解组织化解数量同比上升30%。创新驱动“警调对接”“狱调对接”“劳调对接”等解纷协作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获评“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枫桥经验”北京升级版进一步巩固发展。建立村居、街乡、区域、区“四级”人民调解工作体系,横向带动道路交通、建设商事等19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纵向指导27个乡镇街道、656个村居调解组织,积极融入区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发挥“平安好邻居”职能作用,对接城指中心化解接诉即办“三难”诉求。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成功矛盾纠纷7652件、调解成功率达98.7%。
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开创法治房山建设新局面
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2024年区司法局大力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府院联动,行政机关一审败诉率创五年来历史最低。严格落实党中央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北京市“一规划一意见”要求,印发实施《房山区法治政府建设2024年度工作要点》《房山区2024年依法治区工作要点》。以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前专题学法为重点,组织主要领导会前讲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指导区相关部门,按照要求完成机构改革期间执法职权调整,确保相关行政执法事项、人员、案件衔接到位。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未来,房山区司法局将继续担当作为、砥砺奋进,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传递法治为民温度,厚植民生幸福底色,为房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