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

海淀区:共赴新未来——中丹地方科技产业交流会成功举办

  3月11日,海淀区举办“共赴新未来——中丹地方科技产业交流会”,邀请丹麦企业家代表团到海淀走访参观交流,进一步增进了解、加强对接、优势互补,持续深化各领域务...

  3月11日,海淀区举办“共赴新未来——中丹地方科技产业交流会”,邀请丹麦企业家代表团到海淀走访参观交流,进一步增进了解、加强对接、优势互补,持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携手实现更高水平互惠互利、共赢发展。丹麦前外交大臣、丹麦企业家代表团团长耶珀·科弗德致辞。海淀区委书记张革致辞。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作主题推介。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岳立主持会议。
  张革代表海淀区委区政府,向远道而来的丹麦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海淀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情况。他表示,当前,海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为总目标,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青年友好型城市和最具投资价值之城。丹麦历史文化悠久、创新活力迸发,在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储能技术等领域世界领先,为全球科技发展树立了榜样,也为海淀区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借鉴。2025年是中丹建交75周年,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双方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绿色发展等方面共同进步。海淀将持续构建开放的投资环境、持续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持续发挥文化对外交往的纽带作用,推动双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交流合作,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
  耶珀·科弗德表示,很高兴来到海淀参观交流,对这座繁荣发达、充满创新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印象深刻。愿以丹中建交75周年为契机,搭建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积极推动地方密切商业贸易往来,深化文化等领域交流,在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通力合作、携手共进,协力应对风险挑战、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李俊杰作主题推介时表示,海淀区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宜人、经济结构高精尖特征明显,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2024年,海淀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72家、实际利用外资额连续7年位居全市第一;在规模上,2024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1.29万亿元,地区经济保持6%增长率;海淀区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创新发展已成为海淀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这里科教资源优势明显,以良好的创新生态先后孕育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国际合作是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海淀区与丹麦双方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愿景不谋而合,希望双方携手共进,抢抓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带来的历史机遇,深入开展务实合作,为中欧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现场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与丹麦工业联合会、丹麦企业董事会联盟签订三方合作备忘录。未来,三方将联合为中丹企业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促进两地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合作。活动还邀请海淀科技企业进行主题分享,交流新时代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创新技术,共同展望产业应用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