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品牌

图片版权之痛

今年11月初,多达9800个自媒体账号因触碰各种问题被封号,这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重的“整顿潮”,其中,图片版权侵权现象最为频繁,伴随而来的是图片提供商为维权提出...


今年11月初,多达9800个自媒体账号因触碰各种问题被封号,这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重的“整顿潮”,其中,图片版权侵权现象最为频繁,伴随而来的是图片提供商为维权提出的高价索赔。
图片版权历来是互联网从业者不可避免的痛点,图片因给人鲜活的视觉冲击力,进而为作品增添不少亮点,因此互联网平台对其需求量非常大。
然而,当图片版权的商机与互联网客户的痛点被无限放大时,合理的图片版权收费一夜间“变了味”,取而代之的是打着维权口号以赚取高额赔款的“流氓式”图片版权盈利手段。它成为众多互联网创业者在捉襟见肘之际的最大“噩梦”,粉丝蒸发、积攒已久的流量功亏一篑、高价赔偿带来的盈利“负增长”……互联网创业者的背后,隐藏着一片苟延残喘的“众生相”。
漫天要价的维权索赔 内容创作者的哀鸿遍野
纵观我国目前的图片版权市场,部分图片库代理公司是以适中的图片套餐价格提供给互联网客户,合作形式以年度为主,其图片质量也符合广大互联网平台的发布需求。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图片库机构在催生一条漫天要价的维权“产业链”——“维权式推销”,某些图片库在发现其他互联网平台使用自家图片后便以维权的名义索要赔偿, 并以昂贵的交易价格与互联网平台达成今后的合作,此举颇具胁迫意味。
今年下半年,微信公众号“万小刀”发布了诉苦因图片版权遭高价索赔的文章,文章指出,由于转载了一篇有关“黑猫警长”的文章,在6个月的传播之后,阅读量仅仅18个,但“黑猫警长”的图片版权方却索赔10万元的高价赔款。“万小刀”转载的图片和内容并没有带来相应的价值增长,反倒是“因图得祸”。
无独有偶。去年,煎蛋网也遭到视觉中国提出高达25万元的高价赔偿。此案件起因于煎蛋网在翻译国外文章时,部分原文所用图片来自getty images图库,而视觉中国正是getty images图库的中国代理公司,因而对视觉中国构成了侵权。
25万元的天价赔款,把图片版权推上了互联网行业的风口浪尖。某些图片库利用互联网对图片使用的海量需求,并实施不适当不公平的维权手段,这成为互联网从业者创业道路上最大的荆棘。
值得一提的是,天价赔款的背后有一些数据和趋势可以追溯。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7年,法院审理图片侵权案呈大幅增长趋势,且赔偿金涨幅相当明显,2016年的赔款大概是每张1500元,但转眼间到2017年,赔款高涨至平均每张2500元。
与此同时,图片维权的诉讼案例近几年来也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前瞻网查询北大法宝网获知,截止2018年11月30日,以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为案由的一审案件就有7021起,占2018年度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的15%,2017年全年的数字为11465起,占2017年度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的12%,2016年的数字为5875起,占8.6%。
其中,以视觉中国和全景视觉这两家国内目前最大的两家图片版权公司所占比重最大,2018年两家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共有673起,2017年140起,2016年89起。
然而,日益增长的赔偿案例、剧增的赔款与内容平台的盈利能力并不相符,甚至是远远超出内容创作者一年内流量变现的能力范围。甚至有自媒体对此表示,“因为一张图片赔的钱,甚至比自媒体一年赚的钱多。”
而对于未能形成稳定增长的互联网平台,他们在探索商业模式的路上苦苦挣扎,另一面要随时面临图片版权的赔款“梦魇”。
也许令许多人没想到的是,已形成独特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大平台,如今日头条等,也经历过受图片版权影响而被迫下架的阵痛。
2016年8月,今日头条旗下的旗下的21款App被苹果官方下架,当时业界猜测认为,今日头条是因内容侵权而遭受下架。同月,今日头条宣布战略投资“东方IC”图片库,被看作是为了避免被图片机构“钓鱼执法”而做出的投资动作。
避免“图片之灾” 各大内容平台夹缝求生
众所周知,以文字为生的“手艺人”等互联网从业者,在避免图片侵权之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先明确可使用的图片范围、以及需避开的雷区。如果未经授权使用了某些图片做封面配图或头图,就会构成侵权。所以,不管是大门户平台或自媒体,图片版权在未来可能成为一个容易踩线也令行业头痛的问题。专业法律人士表示,根据《著作权法》第47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第一款: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
第六款: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展览、摄制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编、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避免侵权这个当务之急之下,有不少内容创作者针对这个难题在网上发表了颇具心思的“求生之计”,经梳理后,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越来越多的杂志社、报社等机构开始聘用美工与摄影记者,专门为文章内容拍摄配图以及二度创作。以此避免直接使用百度搜索上来源不明的图片。
二、最直接简单的方法就是,购买性价比高的图片库套餐,明确标明版权来源。
三、目前已有部分媒体在商议搭建互助的免费图片共享社区, 以此解决图片之忧。
四、资讯类媒体可多鼓励创作人员多去现场拍摄,利用第一手图片素材作为配图,为文章注入色彩的同时也保障图片来源不侵权。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的大力倡导,图片版权也因此受到相应的维护,但同时也暗中滋生了漫天开价的以维权换推销的产业链,这令尚未成熟的内容创作平台在生存上遭受锥心之痛,苦心经营的成果仿佛一夜间付诸东海。
回首几年前,互联网内容行业呈现出“雨后春笋般”密集的爆发与成长,而现在被严重不公的图片版权交易“卡住了脖子”,变得彷徨无助,寻出路的同时兼顾侵权的高风险。展望未来之路互联网内容从业者如何成功与过度的图片维权博弈,同时保持内容的鲜活、流量的增长以及品牌影响力,探索出稳健的盈利模式,这或许成为整个内容创作行业的华丽变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