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圈中有支服务队 党员志愿者变身平价卖菜“店小二”
记者 周程祎 “对不住对不住,刚刚才注意到来电!”电话那头,市级机关党员志愿者金涛语气急促。他解释说,自己最近每天都要接到上百个电话,有时来不及接,只能回...
记者 周程祎
“对不住对不住,刚刚才注意到来电!”电话那头,市级机关党员志愿者金涛语气急促。他解释说,自己最近每天都要接到上百个电话,有时来不及接,只能回头再一一联系。
近来,在市民的团购圈中,活跃着一支“三个一分钱”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作为服务队的牵头人,4月6日至今,金涛带领志愿者们秉持“出厂价不加价一分钱、志愿者不经手一分钱、团队不谋一分钱私利”的工作原则,为疫情封控中的困难社区提供平价、新鲜的米面粮油菜肉蛋奶等基本生活保障物资累计1000余吨。通过开通保供“直通车”,服务队的物资保供惠及全市16个区1400多个社区点位,直接帮扶群众超过10万户次,让许多老百姓在非常时期吃上了“安心菜”“放心肉”。
平价卖菜“店小二”
乍一看,金涛的朋友圈透着一股浓浓的“微商”气息:从米面粮油到菜肉蛋奶,铺天盖地都是印着各色物资的海报……
一切还要从4月初说起。当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居民们的物资储备纷纷告急。金涛联系松江某合作社和快递公司,连续三天每天只睡一个小时,为静安和宝山的社区输送了近400袋松江大米。
他还记得,那天直到晚上农民们还在争分夺秒地把稻谷加工成米粒。“明天送来行不行?”他问社区党员志愿者。没想到对方说:“大家都在等物资呢,无论多晚我们都等!”最后,装着大米的卡车到达小区门口已是凌晨1点,居民们拿到物资时都沸腾了。
“民以食为天,作为党员理应站出来为群众解困。”金涛当即决定组建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他在朋友圈里提出倡议后,一分钟内就收到了十多个人的报名。经过筛选,这支以市级机关党员干部为主的服务队成立了。服务队分为大米组、鸡蛋组、牛奶组、肉类组、果蔬组、调料组等8个小组。战疫时刻,大家从机关干部、国企领导、学校老师、企业职工和科研尖兵,变身为线上平价卖菜的“店小二”。
扬正气问心无愧
球生菜2元/斤、无碘盐3元/包、鸡中翅22元/斤、松江大米50元/包、玉米油90元/桶……“平价惠民”是服务队在挑选供应商时的重要准则,只有资质完备、价格实惠的供应商,才能进入服务队的保供清单。
同时,怎么确保居民不多出一分钱?志愿者们也有妙招。他们要求社区志愿者、“团长”等对接人通过视频方式提供群聊记录,证明他们没有收取差价,是以原价将物资卖给居民的。一个多月来,这些平价物资得到了社区党员群众的高度赞许。
与此同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出现了。金涛告诉记者,从4月中旬开始,就有不少“同行”打来骚扰电话:“你们是骗子吧?怎么会这么便宜?”有人甚至向供应商施压,指责服务队靠低价扰乱市场,“这帮人破坏了价格体系,叫我们怎么赚钱呢”。
志愿者孙海荣回复:“你们有意见尽管去投诉,执法部门会跟进处理,看看是谁在哄抬物价。”金涛说,那段日子恰是保供最忙碌的时候,志愿者们每天工作到凌晨,根本无暇理会这些声音,更重要的是,“我们干这事本来就是扬正气的,问心无愧”。
不过,一旦居民提出问题,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就会协调解决。一枚摔坏的鸡蛋、一瓶碰碎的酱油……其间产生的损失都由志愿者自掏腰包来承担。这些行为令服务队赢得了居民的理解和信任。现在,冲突越来越少,回头客越来越多了。
保供助农两不误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重心也从最初的保供,变成了如今的助农。
来自市高院的乔士慧是服务队里的老大姐,前些天,为了帮助浦东瓜农解决西瓜滞销问题,她从早到晚都在打电话联络分销商,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我家人很支持,直接把饭端到我的办公桌上,让我有空就吃一口。”她笑着说。
通过不懈努力,乔士慧和瓜果组的志愿者们一天之内就卖出了两吨西瓜,既解决了瓜农的困境,又让市民吃上良心价的新鲜西瓜。她说自己非常有成就感,“不管年龄大小,我有这份力、有这份激情,就应该带头发挥党员的作用,向身边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除了西瓜,练塘茭白等时令果蔬都经服务队之手销往全市。经过一天时间的紧急策划,17日凌晨,金山廊下的扶郎花也上线了。来自郊区的果蔬,直接从田间地头流向了市民的厨房餐桌。同时,服务队联合上海广播电台和上海邮政,定向为大重病困难家庭提供鲜鸭蛋达1万余枚。一位家住静安区的癌症患者激动地告诉金涛:“收到鸭蛋的第二天,小区就静默了,真的很感谢你们送来的及时雨。”
“对不住对不住,刚刚才注意到来电!”电话那头,市级机关党员志愿者金涛语气急促。他解释说,自己最近每天都要接到上百个电话,有时来不及接,只能回头再一一联系。
近来,在市民的团购圈中,活跃着一支“三个一分钱”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作为服务队的牵头人,4月6日至今,金涛带领志愿者们秉持“出厂价不加价一分钱、志愿者不经手一分钱、团队不谋一分钱私利”的工作原则,为疫情封控中的困难社区提供平价、新鲜的米面粮油菜肉蛋奶等基本生活保障物资累计1000余吨。通过开通保供“直通车”,服务队的物资保供惠及全市16个区1400多个社区点位,直接帮扶群众超过10万户次,让许多老百姓在非常时期吃上了“安心菜”“放心肉”。
平价卖菜“店小二”
乍一看,金涛的朋友圈透着一股浓浓的“微商”气息:从米面粮油到菜肉蛋奶,铺天盖地都是印着各色物资的海报……
一切还要从4月初说起。当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居民们的物资储备纷纷告急。金涛联系松江某合作社和快递公司,连续三天每天只睡一个小时,为静安和宝山的社区输送了近400袋松江大米。
他还记得,那天直到晚上农民们还在争分夺秒地把稻谷加工成米粒。“明天送来行不行?”他问社区党员志愿者。没想到对方说:“大家都在等物资呢,无论多晚我们都等!”最后,装着大米的卡车到达小区门口已是凌晨1点,居民们拿到物资时都沸腾了。
“民以食为天,作为党员理应站出来为群众解困。”金涛当即决定组建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他在朋友圈里提出倡议后,一分钟内就收到了十多个人的报名。经过筛选,这支以市级机关党员干部为主的服务队成立了。服务队分为大米组、鸡蛋组、牛奶组、肉类组、果蔬组、调料组等8个小组。战疫时刻,大家从机关干部、国企领导、学校老师、企业职工和科研尖兵,变身为线上平价卖菜的“店小二”。
扬正气问心无愧
球生菜2元/斤、无碘盐3元/包、鸡中翅22元/斤、松江大米50元/包、玉米油90元/桶……“平价惠民”是服务队在挑选供应商时的重要准则,只有资质完备、价格实惠的供应商,才能进入服务队的保供清单。
同时,怎么确保居民不多出一分钱?志愿者们也有妙招。他们要求社区志愿者、“团长”等对接人通过视频方式提供群聊记录,证明他们没有收取差价,是以原价将物资卖给居民的。一个多月来,这些平价物资得到了社区党员群众的高度赞许。
与此同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出现了。金涛告诉记者,从4月中旬开始,就有不少“同行”打来骚扰电话:“你们是骗子吧?怎么会这么便宜?”有人甚至向供应商施压,指责服务队靠低价扰乱市场,“这帮人破坏了价格体系,叫我们怎么赚钱呢”。
志愿者孙海荣回复:“你们有意见尽管去投诉,执法部门会跟进处理,看看是谁在哄抬物价。”金涛说,那段日子恰是保供最忙碌的时候,志愿者们每天工作到凌晨,根本无暇理会这些声音,更重要的是,“我们干这事本来就是扬正气的,问心无愧”。
不过,一旦居民提出问题,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就会协调解决。一枚摔坏的鸡蛋、一瓶碰碎的酱油……其间产生的损失都由志愿者自掏腰包来承担。这些行为令服务队赢得了居民的理解和信任。现在,冲突越来越少,回头客越来越多了。
保供助农两不误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重心也从最初的保供,变成了如今的助农。
来自市高院的乔士慧是服务队里的老大姐,前些天,为了帮助浦东瓜农解决西瓜滞销问题,她从早到晚都在打电话联络分销商,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我家人很支持,直接把饭端到我的办公桌上,让我有空就吃一口。”她笑着说。
通过不懈努力,乔士慧和瓜果组的志愿者们一天之内就卖出了两吨西瓜,既解决了瓜农的困境,又让市民吃上良心价的新鲜西瓜。她说自己非常有成就感,“不管年龄大小,我有这份力、有这份激情,就应该带头发挥党员的作用,向身边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除了西瓜,练塘茭白等时令果蔬都经服务队之手销往全市。经过一天时间的紧急策划,17日凌晨,金山廊下的扶郎花也上线了。来自郊区的果蔬,直接从田间地头流向了市民的厨房餐桌。同时,服务队联合上海广播电台和上海邮政,定向为大重病困难家庭提供鲜鸭蛋达1万余枚。一位家住静安区的癌症患者激动地告诉金涛:“收到鸭蛋的第二天,小区就静默了,真的很感谢你们送来的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