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组合最经济的水水运输方式和最便利的通关政策 “联动接卸”打通长三角外贸新路

  记者 李晔  近期,江苏一批货值2.25万美元的风力发电机,不再走公路运至上海的老路,而是在太仓港经水路抵达上海洋山港,随即直接出口。这一长三角“联动接卸”...

  记者 李晔
  近期,江苏一批货值2.25万美元的风力发电机,不再走公路运至上海的老路,而是在太仓港经水路抵达上海洋山港,随即直接出口。这一长三角“联动接卸”监管作业新模式,是海关总署5月出台的促外贸保稳提质十条措施之一,也是海关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举措。
  “联动接卸”,是上海及周边港口与海关联手推出的政策组合拳——外地港口的进口货物,可在洋山港办理进口放行手续,经专用驳船转运至外地港口后直接提离;外地出口货物,可在外地港口办理报关手续,经专用驳船从当地港口运抵洋山港后,可直接搭载远洋货轮离境。这一模式组合了最经济的水水运输方式和最便利的通关政策,各港口货物进出口可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该模式于2020年11月3日在洋山—太仓港走通第一票,此后迅速推广至芜湖港、独山港、安吉港等。
  在“联动接卸”模式诞生前,长三角大量货物多选择以成本较高的陆路运输方式,在洋山港出口或提离。仅在苏南地区,每天就有约4万辆集卡往返于当地与上海港之间。新模式走通以来,迅速吸引外贸企业“弃陆转水”,长三角公路集卡变少,穿梭于上海与长三角各口岸间的接驳船明显增多。
  上海此轮疫情期间,受制于公路、铁路及周边码头接卸运输能力不足,“联动接卸”进一步“出圈”。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海关累计监管“联动接卸”模式出口12.8万标箱,进口1.79万标箱。其中,仅今年4至5月,就完成出口6.2万标箱、进口1.28万标箱,占洋山港“联动接卸”模式开展以来出口和进口比重的48%和71%。
  根据洋山海关调研,按“联动接卸”模式,每个进口和出口集装箱可降低物流成本分别为200元和400元。时效上,发挥上港集团多式联运接驳船作用,进口货物从洋山港运至芜湖港,物流平均用时48小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