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上海全市首个专业级数字标准化农村放映点在浦江镇建新村揭幕 村民家门口免费享受影院级体验

  记者 钟菡  浦江镇建新村是如今闵行区为数不多的农田保护区,从小路蜿蜒进建新村文化客堂间,像是进了一座农家大院。院子里有健身步道和凉亭,文化活动室里传来唱沪...

  记者 钟菡
  浦江镇建新村是如今闵行区为数不多的农田保护区,从小路蜿蜒进建新村文化客堂间,像是进了一座农家大院。院子里有健身步道和凉亭,文化活动室里传来唱沪剧的声音。只有挂着“百花影厅”匾额的门里不像其他房间那样亮堂,原来这是新改造好的标准化影厅。
  昨天下午,闵行区浦江镇建新村新型农村电影放映示范点开幕,这座全市首个对标商业放映水准的农村电影放映示范点将在11月正式投入运营,让农村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影院级的观影体验。
  打造“电影+”文化聚集地
  灯光暗下来,一段《变形金刚5》片花出现在大银幕上,百花影厅无论是视听效果还是沉浸感,都与普通商业影院并无二致。
  影厅建设突破上海市新农村标准化放映点技术标准,除了按专业级数字电影视听标准配备了宽银幕最大化的反包银幕,符合DCI标准的2K数字放映系统、BM-520点播影院放映设备、5.1声道还音系统和3D放映系统,还采用短排法设有42座舒适度较高的可移动影厅软椅和供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专座,更设有独立放映专用间。在配套设施上,适度补充了6米可移动式舞台,场地隔音、墙面吸音、阶梯踏步、消防照明、安全通道和无障碍通道等,使有限的公共观影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村民需求。
  “这里改造前是老年活动室。”闵行区社会文化管理中心负责人曹颖怡介绍,生活在周边的都是本地农民,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800多人,尽管约两公里外有一家商业影院,但他们更愿意在家门口看免费电影。
  百花影厅的名称来自当地百花公主的典故。据说元代丞相脱脱的儿子娶了元顺帝之妹百花公主,顺帝拨赐位于盐铁塘畔的庄园作陪嫁,人称“拨赐庄”,也就是如今这片区域所在的位置。与百花影厅相邻的“盐铁书屋”是农家书屋,名字同样与百花公主的故事有关。“我们希望体现出本土文化特色,到这里来,除了看电影、看书,还可以了解背后的故事,成为文旅融合的打卡点。”曹颖怡介绍,百花影厅还多元叠加文化演出、培训讲座等服务内容,在空间外部拓展了农家书屋、文化长廊、文化步道等“百花”文化矩阵,希望让这里成为村民家门口的“电影+”文化聚集地。
  农村文化新空间共建共享
  百花影厅将围绕春夏秋冬开出不同的“四季”主题片单。在开幕季的“冬季”片单“冬梅·傲雪凌霜”中,将有《红海行动》《铁道英雄》《我和我的父辈》《你好,李焕英》等15部影片。百花影厅实行“固定+专场”的电影排片模式,辖区内单位的团队也可组织观影,可通过扫描官方二维码进入小程序预约报名。
  去年,上海市委宣传部和电影管理部门对本市农村电影放映现状进行调研,发现有些农村地区电影放映设备甚至十年没有更换过。去年9月,市电影局出台《关于推进五个新城、乡镇影院建设和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意见》,就“十四五”期间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如何提质升级做出针对性部署。浦江镇建新村新型农村电影放映示范点的启用,将上海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水准提升至全新高度,并辐射周边地区,为更多农村观众提供放映服务。
  据介绍,百花影厅的建成是实现农村文化新空间共建共享、优化农村电影放映的重要举措。该示范点也将成为建新村村民和周边跃进村、联合村、先进村、建东村村民“主客共享”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预计全年放映电影52场。
  “我们有一个沪剧沙龙,每个星期都会来排练、表演,现在多了一家影院,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富足了。”讲起百花影厅,建新村的老年志愿者孙爱芳连连称赞,“听说上海拍了不少优秀沪剧电影,有机会,我们也想看一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