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三个月内两获国家级大奖 《敦煌女儿》“三改三演”

《敦煌女儿》剧照。资料图片   记者 诸葛漪   昨天,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敦煌女儿》验收研讨会举行。上海沪剧院《敦煌女儿》自2018年5月首演,...

《敦煌女儿》剧照。资料图片
  记者 诸葛漪
  昨天,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敦煌女儿》验收研讨会举行。上海沪剧院《敦煌女儿》自2018年5月首演,在全国演出近80场,先后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和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9月,茅善玉凭借《敦煌女儿》樊锦诗一角荣获第17届文华表演奖,11月同名实景电影获得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按照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聚焦于改、以改为主”“三改三演”指导方针,《敦煌女儿》主创团队对剧目从整体架构、唱腔念白到舞美呈现进行一系列调整。经历再次修改打磨,11月29日《敦煌女儿》在上海大剧院演出。除了唱腔、声腔的年龄区别之外,茅善玉尤其注重台词的年龄区别,“因为电影《敦煌女儿》在台词中融入年龄感,有沧桑低沉的语言节奏,所以舞台演出时我也得到启发”。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与樊锦诗一起观看《敦煌女儿》,“我问樊先生,戏怎么样,她说,‘好,真的好,比我还好’。”仲呈祥认为,《敦煌女儿》能够成为上海沪剧院现代戏的一个品牌,代表上海沪剧院不断守正创新的新成果。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