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麋鹿野放栖息地喜添丁 两只麋鹿宝宝诞生 栖息地野生麋鹿从四头增至六头
记者 陈玺撼 上海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日前传出喜讯:位于崇明区新村乡的麋鹿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近期新添两位成员,让上海首个麋鹿野放栖息地内的野生麋鹿从4头增...
记者 陈玺撼
上海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日前传出喜讯:位于崇明区新村乡的麋鹿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近期新添两位成员,让上海首个麋鹿野放栖息地内的野生麋鹿从4头增至6头。
4头麋鹿组成小家庭
这片栖息地是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上海市林业总站、崇明区新村乡、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动物园等多个单位联手推进的成果。2020年,一对麋鹿夫妇从江苏的麋鹿自然保护区迁至新村乡。2021年春季,另两头母鹿也从江苏的麋鹿自然保护区出发,与麋鹿夫妇在新村乡栖息地汇合,组成一个家庭(极小种群)。
“刚来时,这对麋鹿只有两岁多。公鹿当时还没长开,是被其他母鹿看不起的‘小个子’。”保育员宗云龙和方取南下定决心,要让公鹿“抬起头来”。每天午后,保育员会把用麦麸、豆粕、玉米、营养粉、水等原料调制的营养粥倒在食槽内,向林子里呼唤几声后便离开,一两分钟后,公鹿就会带着母鹿来用餐。不出半年,公鹿就被养得壮实。“偶尔会看到它用脸蹭树,把眶下腺分泌液体涂在树上,用气味吸引母鹿。”
麋鹿家庭迎来新成员
惊喜在去年冬天降临。因为采取野放的方式,保育员只能在麋鹿前来固定喂食点时才能近距离观察。他们突然发现,两头母鹿的肚子鼓了起来。栖息地彻底忙开了:一方面将每天投放的饲料从12斤增加到15斤左右,还增加了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另一方面,在保育隔离区南侧预留了一片专用的“宝宝区”,入口处设有消毒池,内部设有水池、泥塘和草地,周边设有围挡,一旦发生仔鹿羸弱被母鹿弃养的情况,就采取人工干预措施。
母鹿怀孕期在270天到300天,一般每年4月至5月产仔。这次两头新生的小鹿首次露脸是在4月1日。负责栖息地运维的蔡睿说,3月31日傍晚,无人机巡查发现,麋鹿栖息区东南角沿河的一片芦苇荡内,有一头母鹿出现临产迹象。次日上午,在同一片芦苇荡内见到了刚出生的小鹿。4月1日早晨,工作人员远眺到了另一头小鹿,在麋鹿栖息区西侧一处临河较深的草丛旁,跟随母鹿散步,从其较深的毛色以及较大的梅花白斑,推测已出生11天至12天。如果推测准确,目前,两头小鹿一头已满月,一头已满3周。根据林业部门的建议,两头小鹿诞生后如果能平安度过6个月,就将独立生存。栖息地将全力呵护这两只小奶鹿,这段时间,栖息地不对外开放。
将打造“北滩麋鹿苑”
麋鹿与原始稻作农业关系密切,原始稻田是利用麋鹿践踏过的沼泽地来播种。因此,有种说法:这就是“麋”要在“鹿”下加“米”的原因。
这周,新村乡稻米文化游客接待中心外的墙壁和窨井盖上已经有了麋鹿的彩绘。“麋鹿将成为引领新村乡未来发展的重要符号。我们还计划发动社会力量,设计一批麋鹿卡通形象、微信表情、公共标识、文创周边等,让它们出现在大街小巷。”新村乡党委委员卫黎说,麋鹿宝宝有成为网红的潜质,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带动地方农业、文旅等产业发展。目前,新卫村正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将在麋鹿栖息地附近打造新型生态教育基地“北滩麋鹿苑”。
上海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日前传出喜讯:位于崇明区新村乡的麋鹿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近期新添两位成员,让上海首个麋鹿野放栖息地内的野生麋鹿从4头增至6头。
4头麋鹿组成小家庭
这片栖息地是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上海市林业总站、崇明区新村乡、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动物园等多个单位联手推进的成果。2020年,一对麋鹿夫妇从江苏的麋鹿自然保护区迁至新村乡。2021年春季,另两头母鹿也从江苏的麋鹿自然保护区出发,与麋鹿夫妇在新村乡栖息地汇合,组成一个家庭(极小种群)。
“刚来时,这对麋鹿只有两岁多。公鹿当时还没长开,是被其他母鹿看不起的‘小个子’。”保育员宗云龙和方取南下定决心,要让公鹿“抬起头来”。每天午后,保育员会把用麦麸、豆粕、玉米、营养粉、水等原料调制的营养粥倒在食槽内,向林子里呼唤几声后便离开,一两分钟后,公鹿就会带着母鹿来用餐。不出半年,公鹿就被养得壮实。“偶尔会看到它用脸蹭树,把眶下腺分泌液体涂在树上,用气味吸引母鹿。”
麋鹿家庭迎来新成员
惊喜在去年冬天降临。因为采取野放的方式,保育员只能在麋鹿前来固定喂食点时才能近距离观察。他们突然发现,两头母鹿的肚子鼓了起来。栖息地彻底忙开了:一方面将每天投放的饲料从12斤增加到15斤左右,还增加了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另一方面,在保育隔离区南侧预留了一片专用的“宝宝区”,入口处设有消毒池,内部设有水池、泥塘和草地,周边设有围挡,一旦发生仔鹿羸弱被母鹿弃养的情况,就采取人工干预措施。
母鹿怀孕期在270天到300天,一般每年4月至5月产仔。这次两头新生的小鹿首次露脸是在4月1日。负责栖息地运维的蔡睿说,3月31日傍晚,无人机巡查发现,麋鹿栖息区东南角沿河的一片芦苇荡内,有一头母鹿出现临产迹象。次日上午,在同一片芦苇荡内见到了刚出生的小鹿。4月1日早晨,工作人员远眺到了另一头小鹿,在麋鹿栖息区西侧一处临河较深的草丛旁,跟随母鹿散步,从其较深的毛色以及较大的梅花白斑,推测已出生11天至12天。如果推测准确,目前,两头小鹿一头已满月,一头已满3周。根据林业部门的建议,两头小鹿诞生后如果能平安度过6个月,就将独立生存。栖息地将全力呵护这两只小奶鹿,这段时间,栖息地不对外开放。
将打造“北滩麋鹿苑”
麋鹿与原始稻作农业关系密切,原始稻田是利用麋鹿践踏过的沼泽地来播种。因此,有种说法:这就是“麋”要在“鹿”下加“米”的原因。
这周,新村乡稻米文化游客接待中心外的墙壁和窨井盖上已经有了麋鹿的彩绘。“麋鹿将成为引领新村乡未来发展的重要符号。我们还计划发动社会力量,设计一批麋鹿卡通形象、微信表情、公共标识、文创周边等,让它们出现在大街小巷。”新村乡党委委员卫黎说,麋鹿宝宝有成为网红的潜质,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带动地方农业、文旅等产业发展。目前,新卫村正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将在麋鹿栖息地附近打造新型生态教育基地“北滩麋鹿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