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上海监测记录到15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一个个“小故事”成就生态之城

  记者 陈玺撼  上海森林覆盖率已从1999年的3.17%提升到2022年的18.51%,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记者从日前由上海市林业总站等单...

  记者 陈玺撼
  上海森林覆盖率已从1999年的3.17%提升到2022年的18.51%,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记者从日前由上海市林业总站等单位主办的中小学生“自然有TA”主题活动中获悉,目前上海监测记录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50种,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超过325种,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在上海已建立的22个野生动物栖息地和4个自然保护区内,大多数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繁衍生息。
  根据上海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到2035年,上海将形成系统高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实现宏大愿景,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尤其是青少年。
  莘庄镇小学四年级的邵思齐分享了自己观察夜鹭的有趣经历。
  去年5月的一个傍晚,他和妈妈在小区散步时,目击了一只偷袭小区池塘中锦鲤的夜鹭。借助睡莲的掩护,蹲伏已久的夜鹭迅速将嘴插入水中,精准地叼起一条20多厘米长的红色锦鲤。紧紧叼住锦鲤直至其窒息后,夜鹭抖了几下嘴,将锦鲤的尾巴朝外、头朝内,一口气吞了下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细心观察,会有更多收获。”邵思齐说,以前自己搞不明白夜鹭为何姓“夜”,直到多次在晚上与它们邂逅,才知道这是一种喜欢夜晚出来活动的中型涉禽。多次目击它们进食后,邵思齐否定了自己以前的想象:“原本还以为它们是啄着吃东西,没想到几秒钟就把猎物吞下去了,好神奇!”
  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七年级的刘薛圆分享了自己第一次当“保姆”的经历。
  去年初春的一个清晨,不停的“咕咕”声把他吵醒,跑到窗台一看,原来是两只恩爱的珠颈斑鸠在多肉植物上筑巢。不幸的是,一场暴雨后,外出觅食的鸟爸爸杳无音信,窝中只剩鸟妈妈在孵蛋。几天后,眼见守着鸟蛋不吃不喝的鸟妈妈太可怜,刘薛圆把粮食放到纸杯里,没想到一直对人保持警惕的鸟妈妈收下了这份心意。
  此后,刘薛圆一直为它们遮风挡雨、喂水喂食,成了“鸟爸爸”。鸟妈妈出去觅食时,会先“咕咕”朝他叫几声,意思大概是让他看护一下孩子。
  “小鸟跟着妈妈离开的那天,我哭得稀里哗啦。”刘薛圆坦诚地说,他知道鸟儿终究要飞走,很可能再也遇不到了,但这段“保姆”经历教会他:总会有不期而遇的美好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不经意间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好好珍惜相遇,便不会在分别时留下遗憾。
  “我们将通过更多丰富的活动来引导、鼓励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海市林业总站站长杨储丰表示,上海今年将启动首次全面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目前调查评估工作的方案已进入编制阶段。编制方案的一项主要原则就是整合相关领域的所有力量,提升调查的全面性、系统性、协同性,哪怕是不够专业的公众,只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感兴趣、有热情,也可以参与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据悉,由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发起的“貉口普查”项目,今年将继续开展,并且把调查范围从松江区扩大到闵行区、松江区、青浦区等上海已知野生貉分布数量较多的区域。该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在特大型城市以公民科学的组织方式进行的城市野生哺乳动物调查活动,公民的支持和参与是该项目得以开展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根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