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召开月度工作点评会
近日,大兴区委书记王有国主持召开月度工作点评会。大兴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学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金卫东,区委副书记石银峰等区领导参加会议。 会上,大兴区科委、...
近日,大兴区委书记王有国主持召开月度工作点评会。大兴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学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金卫东,区委副书记石银峰等区领导参加会议。
会上,大兴区科委、区商务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大兴分局、区产促中心、区集地中心和大兴投资公司汇报了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刘学亮通报了2023年5月接诉即办工作情况,公布了大兴区综合排名前五和排名靠后的镇街;通报了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公布了累计浓度排名大兴区靠后镇街名单;通报了4月以来经济运行情况。投资方面,1-4月,大兴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9.1亿元,总量全市第三,同比增长9.7%。建安投资方面,完成102.3亿元,总量全市第三,同比增长10.6%,高于全市4.5个百分点。并公布了完成总量、完成进度排名前三的部门和属地,以及收入增幅、增速大兴区前五位排名。消费方面,1-4月,大兴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6.6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三,比一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通报了大兴区创城情况,公布了建成区社区测评情况;通报了人居环境情况,公布了人居环境最差村、社区名单。
王有国对6家单位的特色亮点和工作不足进行逐一点评并讲话。
大兴区科委强化党建引领,打造“清风映初心”党建品牌;出台全市首个《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2022年,大兴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1102家,增长率15.5%,增速全市第三。入库市级“小升规”企业38家,发展指数3.9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22年营商环境评价,创新创业指标全市排名第二;2023年2月,大兴区被列入全市科技项目成果评估试点区。但存在干部监管不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效果不明显、科技领域应用场景较为单一等问题。
大兴区商务局“三步走”推进重点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在7个重点商圈建立2个党群服务站;恢复和扩大消费成效好,1-4月大兴区社零额增速9.2%,居全市第三;粮食安全责任制压得实,2021、2022年,连续2年在10个非中心城区中排名第一;加强外卖人员服务管理,建成8个“外卖小哥驿站”,组建“百名外卖人员文明监督队”,引导骑手养成文明习惯,助力创城、创卫。但仍存在促进商圈均衡发展成效不够,外资外贸指标进度慢和推动企业总部落地能力不强等问题。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大兴分局在全市率先成立“多规合一”专班;持续攻坚解决“办证难”问题,2023年前5个月,完成1086套房屋办证,提前超额完成市级下达全年任务;接诉即办成绩突出,1-5月“三率”得分均为100分,2022年荣获北京市接诉即办先进集体;政务服务先行先试,大力推广网上办,在不动产登记领域16项网上业务中,实现3个全市首例、2个全市第2例。但存在创无违建区工作缺乏统筹和镇域规划编制进展滞后等问题。
大兴区产促中心持续做好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投产;压茬推进2021、2022年政策资金兑付,目前,完成2021年3.5亿元政策资金兑现,涉及企业225家;营商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宣传推介作用,企业“数字会客厅”在线观看人数突破百万人次;创新构建“社群化”工作模式,被“中国信息协会营商环境专委会”作为典型案例收录。但存在“服务包”协同考评成绩波动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和服务精细化有待提升等问题。
大兴区集地中心在成立不到两年里展现了新气象,集建地入市交易额和入市面积占确定试点以来的41%和50%;规范集建地建设公共公益设施用地价格标准,2022年完成全市首宗协议出让集建地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入市;持续降息节约成本,加强协调,连续进行3轮降息,共降低贷款利息1.05个百分点,每年节省财务成本3.44亿元;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有力,刷新了北京市土地入市交易速度。但存在干部人员配备不及时、年度集建地入市速度和综合分析报告进展慢等问题。
大兴投资公司引导基金管理初具规模,荣获“2022年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2022年中国最佳私募股权投资引导基金30强”;智慧城市项目入选2022年度促进城市发展科技奖,上线全市首个存量房信息发布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宣传推广,累计引进福禄福喜、蓝点天图等企业147家;接诉即办抓得紧,2023年前5个月中有4个月考核满分或“零”诉求。但存在政府引导基金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投资领域专业化人才欠缺和各业务板块统筹不到位等问题。
王有国强调,6家单位承担着科技创新、扩大消费、土地上市、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和产业引导等重点工作,在推动大兴区高质量发展中有着重要职责。各单位要聚焦主责主业,在“五子”联动上积极作为,为产业强区作出新贡献。对于问题和不足,要举一反三、整改到位,务求实效。
会上,王有国还对大兴区接诉即办工作进行了点评,他指出,接诉即办“接”的是民心、“办”的是实事、看的是干部作风能力,要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大兴区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加强调度、加强研判,把接诉即办与创城工作联动起来,更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进一步加大公共安全、环境秩序等方面问题治理力度。
针对下一步工作,王有国强调,要积极推进主题教育预热,主动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任务落实下去;全力以赴抓好经济工作,紧盯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增强紧迫感;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要持续做好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涉企矛盾化解、校园安全、防汛和“乙类乙管”措施落实等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在农村自建房问题上,依法依规,严格按照规划,退回“三分地”。对违规加盖、违规乱盖“零容忍”,严厉打击“房虫子”,并保持常态化管理。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相关单位、镇街负责人等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会上,大兴区科委、区商务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大兴分局、区产促中心、区集地中心和大兴投资公司汇报了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刘学亮通报了2023年5月接诉即办工作情况,公布了大兴区综合排名前五和排名靠后的镇街;通报了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公布了累计浓度排名大兴区靠后镇街名单;通报了4月以来经济运行情况。投资方面,1-4月,大兴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9.1亿元,总量全市第三,同比增长9.7%。建安投资方面,完成102.3亿元,总量全市第三,同比增长10.6%,高于全市4.5个百分点。并公布了完成总量、完成进度排名前三的部门和属地,以及收入增幅、增速大兴区前五位排名。消费方面,1-4月,大兴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6.6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三,比一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通报了大兴区创城情况,公布了建成区社区测评情况;通报了人居环境情况,公布了人居环境最差村、社区名单。
王有国对6家单位的特色亮点和工作不足进行逐一点评并讲话。
大兴区科委强化党建引领,打造“清风映初心”党建品牌;出台全市首个《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2022年,大兴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1102家,增长率15.5%,增速全市第三。入库市级“小升规”企业38家,发展指数3.9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22年营商环境评价,创新创业指标全市排名第二;2023年2月,大兴区被列入全市科技项目成果评估试点区。但存在干部监管不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效果不明显、科技领域应用场景较为单一等问题。
大兴区商务局“三步走”推进重点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在7个重点商圈建立2个党群服务站;恢复和扩大消费成效好,1-4月大兴区社零额增速9.2%,居全市第三;粮食安全责任制压得实,2021、2022年,连续2年在10个非中心城区中排名第一;加强外卖人员服务管理,建成8个“外卖小哥驿站”,组建“百名外卖人员文明监督队”,引导骑手养成文明习惯,助力创城、创卫。但仍存在促进商圈均衡发展成效不够,外资外贸指标进度慢和推动企业总部落地能力不强等问题。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大兴分局在全市率先成立“多规合一”专班;持续攻坚解决“办证难”问题,2023年前5个月,完成1086套房屋办证,提前超额完成市级下达全年任务;接诉即办成绩突出,1-5月“三率”得分均为100分,2022年荣获北京市接诉即办先进集体;政务服务先行先试,大力推广网上办,在不动产登记领域16项网上业务中,实现3个全市首例、2个全市第2例。但存在创无违建区工作缺乏统筹和镇域规划编制进展滞后等问题。
大兴区产促中心持续做好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快速投产;压茬推进2021、2022年政策资金兑付,目前,完成2021年3.5亿元政策资金兑现,涉及企业225家;营商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宣传推介作用,企业“数字会客厅”在线观看人数突破百万人次;创新构建“社群化”工作模式,被“中国信息协会营商环境专委会”作为典型案例收录。但存在“服务包”协同考评成绩波动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和服务精细化有待提升等问题。
大兴区集地中心在成立不到两年里展现了新气象,集建地入市交易额和入市面积占确定试点以来的41%和50%;规范集建地建设公共公益设施用地价格标准,2022年完成全市首宗协议出让集建地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入市;持续降息节约成本,加强协调,连续进行3轮降息,共降低贷款利息1.05个百分点,每年节省财务成本3.44亿元;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有力,刷新了北京市土地入市交易速度。但存在干部人员配备不及时、年度集建地入市速度和综合分析报告进展慢等问题。
大兴投资公司引导基金管理初具规模,荣获“2022年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2022年中国最佳私募股权投资引导基金30强”;智慧城市项目入选2022年度促进城市发展科技奖,上线全市首个存量房信息发布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宣传推广,累计引进福禄福喜、蓝点天图等企业147家;接诉即办抓得紧,2023年前5个月中有4个月考核满分或“零”诉求。但存在政府引导基金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未充分发挥、投资领域专业化人才欠缺和各业务板块统筹不到位等问题。
王有国强调,6家单位承担着科技创新、扩大消费、土地上市、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和产业引导等重点工作,在推动大兴区高质量发展中有着重要职责。各单位要聚焦主责主业,在“五子”联动上积极作为,为产业强区作出新贡献。对于问题和不足,要举一反三、整改到位,务求实效。
会上,王有国还对大兴区接诉即办工作进行了点评,他指出,接诉即办“接”的是民心、“办”的是实事、看的是干部作风能力,要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大兴区各单位都要高度重视、加强调度、加强研判,把接诉即办与创城工作联动起来,更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进一步加大公共安全、环境秩序等方面问题治理力度。
针对下一步工作,王有国强调,要积极推进主题教育预热,主动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任务落实下去;全力以赴抓好经济工作,紧盯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增强紧迫感;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要持续做好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涉企矛盾化解、校园安全、防汛和“乙类乙管”措施落实等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在农村自建房问题上,依法依规,严格按照规划,退回“三分地”。对违规加盖、违规乱盖“零容忍”,严厉打击“房虫子”,并保持常态化管理。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相关单位、镇街负责人等在分会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