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滚动

擦亮法治大兴“金名片” 建好繁荣开放新国门

  近年来,大兴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大兴建设好”的殷切嘱托,立足“三区一门户”功能定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行则必至的...

  近年来,大兴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大兴建设好”的殷切嘱托,立足“三区一门户”功能定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行则必至的决心,紧跟经济发展速度,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开创了全面依法治区新局面。
  
厚植“底色”
  以初心使命绘就“发展蓝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新论断、新要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内容列入大兴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区政府常务会规定学习内容,近两年开展区领导专题学法20余次,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的牵头抓总作用,确保依法治区的正确方向。
  深入落实中央“一规划两纲要”和北京市相关规定,制定大兴区全面依法治区规划、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要点等文件,为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持续完善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机制,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主任”,牵头大兴区法治工作,下设“一办五组”,合力推进法治建设。
  
彰显“本色”
  以奋斗姿态走好“赶考之路”
  严格履行决策程序,建立法律顾问列席区政府常务会机制,实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全覆盖。持续优化政府机构职能职责,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在全市率先实现“四报告”,即在区委常委会等区级工作会上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复议诉讼统计分析报告、执法情况报告、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报告。加大示范创建力度,引入专家开展区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评审,从55个区级申报项目中评选出7个区级示范项目,以示范效应带动提升大兴区法治建设整体水平。
  将法治社会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纳入绩效考核、平安考核、文明创建等考核评价内容,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推动各单位开展宣传活动400余场,推出“小兴知法”“兴检法治夏令营”“兴”法治微课堂等多项法治品牌,组建“兴律”“启明星”“兴企之声”等多支特色普法服务团,配齐配强百余名法治副校长,建立1200余人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大兴普法联盟持续扩充。
  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监管“双管齐下”,实现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完善区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市区多点联动、运行规范、服务高效的“1+9+3”知识产权服务系统。建成全市首家“中外合一、多证综办”国际人才综合服务大厅。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赶超创优专项整治行动,社会治安形势不断向好。在全市营商环境评价中,大兴区连续2年取得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平原新城第一名。
 
 提亮“成色”
  以实干担当交出“满意答卷”
  实现述法与年终述职融合,大兴区106家单位1000余名处级干部将法治建设情况作为述职重要内容。打造“专题述法+会议述法+书记点评”新模式,督促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述法长效机制。持续在大兴区中青年干部综合能力测评等考试中加大考法比重,将法治作为干部考核晋升的重要参考,健全“学、用、述、考”立体化法治能力培养体系。
  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建立“1+5+N”培训机制,执法人员平均每人每年学习时长不低于60学时。推进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20个司法所中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人员比例为22.81%,比2021年上升了13.92%,进一步夯实了基层法治力量。
  结合“6·26”“12·4”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活动,建成全市首家民法典主题法治文化公园,在公园内举行区级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揭牌活动,并举办“宣传贯彻二十大 法治文艺润京城”法治文艺大赛启动仪式,法治氛围更加浓厚。建成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镇街服务站20个、村居服务室600余个,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全覆盖,推动实体、电话、网络平台一体化建设和融合发展,全力解决百姓急难愁盼,在全市群众安全感季度调查中多次排名前列。
  宜居宜业新大兴,繁荣开放新国门。大兴区将继续循法而行、依法而治,让法治的“种子”在京南大地开花结果,让法治在大兴的底色更足、本色更显、成色更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