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上海港正吸引越来越多中转航线

  记者 李晔  去年6月,马士基公司旗下货轮,载着725吨青豌豆,从洋山港出发,前往目的地天津港,标志着我国首单外资班轮“沿海捎带”业务正式落地上海。6月12...

  记者 李晔
  去年6月,马士基公司旗下货轮,载着725吨青豌豆,从洋山港出发,前往目的地天津港,标志着我国首单外资班轮“沿海捎带”业务正式落地上海。6月12日,88个集装箱由“曼彻斯特马士基”号货轮从洋山港捎带至天津港进行中转,成为该公司第65船在洋山港“沿海捎带”货物。
  洋山海关副关长李春阳介绍,自去年首单落地以来,洋山港“沿海捎带”业务规模逐月攀升,截至今年5月底,业务运输总量已达1.6万标准箱。
  “沿海捎带”,即在中国沿海港口之间从事外贸集装箱的国内段运输,这是我国国际航运领域开放的一次重要突破。根据以往规定,外国国际船舶经营者不得经营中国港口之间的船舶运输业务。以一艘美国洛杉矶开往中国的外资班轮为例,在我国可依次靠泊宁波、上海、青岛、天津。若该轮能做“沿海捎带”,就可在宁波港装载目的地为青岛港的内贸货物,提升货物周转和运输效率。而在原来“内外有别”情况下,这批内贸货物只能通过内贸船运输,且必须停泊在专门的内贸码头。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13年蝉联全球第一,2022年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准箱。但与此同时,上海港也在利用航线网络密集、班期密度大的优势,强化资源配置能力。据介绍,目前洋山深水港国际中转、国际集拼箱量占比已达17%,“沿海捎带”业务的落地,能吸引境外船公司将国际中转业务从釜山、新加坡等传统中转港转移至上海,上海港枢纽能级无疑再获加强。
  上海洋山港的洋山四期,是当下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去年吞吐量达635万标准箱,以一己之力,扛下整个上海港13%的集装箱吞吐量。这是在航线密集、政策创新之上,再叠加“智慧港口”优势。上海港愈发卓越的营商环境,使得外资船公司越来越重视中国国内市场,开始积极优化航线布局,灵活配置航运资源。据洋山海关综合业务二科二级主办杨冀鲲统计,“沿海捎带”落地一年间,外资班轮不断调整中转航线,目前上海海关备案船舶数已从最初的44艘增长到94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