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数字时代,用数据讲好新的故事 可视化新闻前沿著作呈现业界探索和学界思考

  记者 施晨露  “上海人春天买得最多的菜是什么?不是香椿、蚕豆仁、荠菜、草头,而是绿豆芽。”昨天,《可视化新闻:数字新闻生产的创新与前瞻》在上海书展首发,新...

  记者 施晨露
  “上海人春天买得最多的菜是什么?不是香椿、蚕豆仁、荠菜、草头,而是绿豆芽。”昨天,《可视化新闻:数字新闻生产的创新与前瞻》在上海书展首发,新书主编之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向读者分享了书里收录的一则案例。《上海春菜图鉴:最受欢迎的居然是平平无奇的它》从“美团买菜”平台获取上海居民的买菜数据,用手绘漫画结合数据图的形式绘出一幅极具地域民俗特色的春菜图谱,是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的一则数据新闻实践。
  “数据会在传统采访、文本之外,讲新的故事。”陆晔的报告以“在数字时代如何‘做新闻’”为题,“新闻传播专业到底值不值得读,是被热议的话题。我想用这个题目说明两个观点,在我看来,这个专业从来不应该如此爆火,它很难让你‘大富大贵’,它或许不是为所有人准备的,但总有一部分人喜欢做内容生产。我相当不同意在这个专业什么都学不到的看法,即便是在没有新技术的过去,写作也是一个高门槛的工作,如今有了更多技术手段,还增加了新的技术门槛。”
  在媒体融合转型的大变革环境下,解放日报近年在短视频、数据新闻、互动新闻等数字新闻实践领域展开业务探索和创新,《可视化新闻:数字新闻生产的创新与前瞻》由复旦项目组和解放日报数据新闻中心团队共同展开相关调研、文献梳理和案例采集,为解放日报数据新闻中心和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数字移动时代的都市民众媒介行为与地理空间:基于跨数据平台和信息可视化”课题组第一阶段合作成果。
  据悉,《可视化新闻:数字新闻生产的创新与前瞻》第一次完整系统地梳理了可视化新闻在数字移动时代的中国本土经验,选择典型案例以四个专题展开详尽分析。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