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华东师大文化节上教授解读“七夕”:不仅仅歌咏爱情 还倡导家庭和睦

  记者 黄勇娣   一场文明雅韵亲子讲座、一次博物馆人文行走、一个七夕传统文化市集、一场中式传统集体婚礼、一台充满古韵的文艺晚会……昨天,由华东师范大学和闵行...

  记者 黄勇娣


  一场文明雅韵亲子讲座、一次博物馆人文行走、一个七夕传统文化市集、一场中式传统集体婚礼、一台充满古韵的文艺晚会……昨天,由华东师范大学和闵行区吴泾镇共同主办的七夕传统文化节暨“我和文明有个约会”文明创建主题日活动在华东师大举行,为人们呈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七夕文化盛会。


  长久以来,七夕佳节一直被赋予浪漫缠绵的基调。但在中国民俗专家、华东师大教授田兆元看来,七夕除了歌咏爱情,还蕴蓄着更重要的意义内涵。“夫妻团聚与家庭和睦也是七夕节的重要主题,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中,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追赶被抓走的织女,其中蕴藏着寻找母爱的含义。七夕不仅是情人的节日,父母陪伴孩子共度七夕佳节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活动共吸引25组亲子家庭报名参加。第一站,他们聆听了由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倪春军带来的《漫谈古代的七夕文化》专题讲座。专家通过一场诗词文化课,讲述关于七夕的人文故事,将传统文化浸润现代人生,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喜鹊是一种能给人类带来好运的鸟,百灵鸟则代表着快乐与活泼……”“大家看,这个标本叫月牙熊,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在华东师大生物博物馆,讲解老师带孩子们观看了各类栩栩如生的标本,并动手体验了解生物是如何进化的,学习爬行动物为了重返海洋是如何谋划它们的向海之旅,对古生物有了进一步了解。


  乞求巧艺是七夕的传统习俗。夜间推出的七夕传统文化市集,不仅汇聚了木射、投壶、蹴鞠等古代游戏,还安排了非遗草编、掐丝珐琅、篆刻、楹联、纺织技艺、钩针编织、乞巧穿针等非遗展示和体验项目,师生们和亲子家庭沉浸其间,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华东师大闵行校区樱桃河上有一座尚义桥,它始建于明代,为进士蒋性中为方便乡人出行而捐资修建。百余年来,蒋公造桥的义举被后人所传颂与宣扬,成了闵行乃至上海的一段历史佳话。文艺晚会上,来自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的师生们在尚义桥前,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重现了500多年前蒋性中等莺湖九老雅集聚会、吟诗诵词的盛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