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文化论坛东城区服务保障工作总结会召开
9月25日,东城区召开2023北京文化论坛东城区服务保障工作总结会。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在会上强调,要深入挖掘2023北京文化论坛蕴含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坚...
9月25日,东城区召开2023北京文化论坛东城区服务保障工作总结会。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在会上强调,要深入挖掘2023北京文化论坛蕴含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坚持“崇文争先”理念,把论坛激发出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做实做好“六字文章”的不竭动力,乘论坛东风,努力形成以文化城的新实践。区委副书记、区长周金星主持会议,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海英传达市论坛领导小组总结会精神。副区长佟立志参加会议。
会上,东城区委宣传部汇报了论坛有关工作,区文旅局、区委网信办、区文促中心、团区委、东华门街道进行了交流发言。
孙新军在讲话中指出,2023 北京文化论坛圆满落下帷幕,东城区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进程中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论坛服务保障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市委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充分彰显了核心区党员干部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舍我其谁的文化担当。论坛激发出来的凝聚力和精气神将成为推动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孙新军要求:
一是乘论坛东风,努力形成以文化城的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专门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饱含着对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殷切期望,对于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重要贺信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持续提升文化论坛的保障水平,用文化定义东城、加持东城、拔高东城。
二是担为民之责,全力展现以文化人的新作为。文化论坛既是支撑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重要平台,也是群众共享新时代文化建设成果的有利契机。论坛前后,东城区推出了“3+4+N”东城文化月系列活动,开展了69项文化惠民活动,“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等品牌活动让东城的文化味道、文化情怀、文化魅力在更大范围得到了展现。要延续论坛高端平台的辐射效应,不断掀起文化活动热潮。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夯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发展优势。要更好地发挥东城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的优势,搭建展示和宣传东城文化的舞台。
三是扛文化大旗,奋力开创以文兴业的新局面。论坛期间,“中轴线数字文化消费综合体”“前门文商旅融合开发项目”等5个项目集中签约,总签约金额达13.1亿元,2023年执行金额6000万元,形成了以论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文化是东城的底气所在、优势所在,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要积极链接更多文化企业、产业园区,在更大范围、更深层面上谋求战略合作。要深入实施“文化+”战略,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延伸和跨领域资源整合。要打造更多文化品牌孵化基地,持续培育产业类聚的“文巷”。
会上,东城区委宣传部汇报了论坛有关工作,区文旅局、区委网信办、区文促中心、团区委、东华门街道进行了交流发言。
孙新军在讲话中指出,2023 北京文化论坛圆满落下帷幕,东城区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进程中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论坛服务保障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市委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充分彰显了核心区党员干部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舍我其谁的文化担当。论坛激发出来的凝聚力和精气神将成为推动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孙新军要求:
一是乘论坛东风,努力形成以文化城的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专门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饱含着对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殷切期望,对于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重要贺信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持续提升文化论坛的保障水平,用文化定义东城、加持东城、拔高东城。
二是担为民之责,全力展现以文化人的新作为。文化论坛既是支撑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重要平台,也是群众共享新时代文化建设成果的有利契机。论坛前后,东城区推出了“3+4+N”东城文化月系列活动,开展了69项文化惠民活动,“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等品牌活动让东城的文化味道、文化情怀、文化魅力在更大范围得到了展现。要延续论坛高端平台的辐射效应,不断掀起文化活动热潮。要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夯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发展优势。要更好地发挥东城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的优势,搭建展示和宣传东城文化的舞台。
三是扛文化大旗,奋力开创以文兴业的新局面。论坛期间,“中轴线数字文化消费综合体”“前门文商旅融合开发项目”等5个项目集中签约,总签约金额达13.1亿元,2023年执行金额6000万元,形成了以论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文化是东城的底气所在、优势所在,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要积极链接更多文化企业、产业园区,在更大范围、更深层面上谋求战略合作。要深入实施“文化+”战略,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延伸和跨领域资源整合。要打造更多文化品牌孵化基地,持续培育产业类聚的“文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