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用新乡土方式让城市更美丽

  记者 施晨露  “我们如何让城市更美丽?”昨天下午,上图东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在“另一种城市文明:基于自然的新桃源”主题演讲中提出这样一...

  记者 施晨露
  “我们如何让城市更美丽?”昨天下午,上图东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在“另一种城市文明:基于自然的新桃源”主题演讲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近年来,俞孔坚先后提出“大脚”美学、逆向规划、“新桃源”城市等概念,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这些思考与实践在新近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大脚革命与新桃源》一书中得以呈现。
  何为“大脚”美学?俞孔坚提出,“大脚之美”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人人可以享有。“大脚”美学主张回归土地,强调人居环境的设计首先是一种生存艺术;城市的规划设计应该回归土地的伦理,学习农民的智慧。
  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是当下的时代呼唤。俞孔坚谈到,城乡建设应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发现生态与人文的美,让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蓝绿交织、清新明亮,让乡村生态宜居。“今天应该追求生态且美丽,一种具有深邃之形的美。”
  过去20年里,俞孔坚和他的团队对“新桃源”城市理念进行了大量实践,留下数百个案例,包括在中国的中山岐江公园、秦皇岛红飘带公园、上海后滩公园等。
  中山岐江公园在广东中山市粤中造船厂旧址上改建而成。粤中造船厂建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停产。俞孔坚团队在规划、建造公园时,将原有建筑与其他构筑物融入新景观,仅增加了部分乡土植物,原有植被均被保留;同时,原有的工业遗迹也被保留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功能。
  俞孔坚说,“我们不能单纯用传统的景观园艺来解决现代中国的问题,应该用一种新乡土的方式——不是像传统景观园艺那样仅适用于精英,也不是像古老的乡土那样仅适用于农民,而是要适用于普通人、所有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