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国家文物局授予上海杨浦首批示范区称号 “生活秀带”建设能级将提升

  记者 胡幸阳  昨天,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果展迎来了第100个参观团队。记者从杨浦区文物局获悉,在近日举行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

  记者 胡幸阳
  昨天,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成果展迎来了第100个参观团队。记者从杨浦区文物局获悉,在近日举行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国家文物局授予上海杨浦等6处创建主体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称号。
  杨浦曾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远东第一大煤气厂等十余项“全国工业之最”。百年工业的历史积淀,为杨浦滨江沉淀下了“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的城市肌理。
  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浦区文物局局长胡琳介绍,以“生活秀带”为主题入选示范区创建名单三年以来,杨浦逐渐探索形成了“全方位摸底、全要素保护、全方位赋能、全周期管理、全民性参与”的“五全工作法”,科学实施区域文物资源、工业遗产集中连片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城市有机更新、产业创新升级、文旅融合发展协同互进。
  “保护”是一切的起点。杨浦落实整体保护,尊重原有环境的肌理和历史印记,将滨江南段5.5公里作为连续不间断的工业遗产博览带落实整体性保护,对26万平方米的工业遗产全面厘清底数。为了让满载匠心的一砖一瓦、一梯一窗、一梁一墙重现文物建筑的往日光华,杨浦采取修旧如旧、原汁原味保护修缮的原则。譬如,对停产待转型的杨树浦发电厂编制了“文物建筑保护图则”,逐一全景解析、记录、甄别工业物件、设施设备等,评估工业核心物件保留保护原则要求,探索精准保护。
  “始于文物、不止于文物”是上海杨浦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始终秉持的理念。为了让文物保护利用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杨浦在“以用促保”中拓展文物活化利用的深度广度。通过工业遗产大规模的保护利用,杨浦滨江为产业导入腾挪出大量各具特色的总部办公空间载体。目前杨浦滨江已经集聚美团、抖音、B站、中交、中节能等国内外知名头部企业,吸引投资总额超千亿元。
  为解决赋予历史建筑新功能会遇到的新问题,杨浦区探索政策机制创新,构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1+N”政策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发布20条工业遗产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主要举措,制定9个配套文件,着力破解瓶颈难题,在深化工业遗产甄别评估技术路径、探索分类运营管理等方面细化落地规范。许多历史建筑,以前只是一个工业设施,没有独立的产证,没法办理工商管理、食品监管等证照。相关部门对空间进行实地事实考察,甄别评估,解决产证源头问题;再通过公安交管部门在经营空间办理临时门牌,为后续其他证照办理奠定基础。
  胡琳表示,下一步杨浦将推动示范区更高水平建设,项目化、多渠道激发参与性和在地居民对城市文化再生发展的认同,不断提升“生活秀带”建设能级,展示人民城市与现代治理双目标、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双创新,为全国工业遗产的保护贡献上海实践、杨浦样本。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