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逸人生翰墨情
——《雅逸传情》杨世光传统国画展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通讯员:朱蔓青开幕式现场合影,从左至右张月圆女士,尧辉相画家,杨世光先生,孔晓冰先生,张秀莲女士。2019年3...
——《雅逸传情》杨世光传统国画展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
通讯员:朱蔓青
开幕式现场合影,从左至右张月圆女士,尧辉相画家,杨世光先生,孔晓冰先生,张秀莲女士。
2019年3月11日下午二时,香港知名国画家杨世光先生名为《雅逸传情》的首个个人画展的开幕式,在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楼四楼展览馆隆重举行。
杨世光先生1965年从内地到澳门居住,之后来港定居。1971年拜广州著名传统国画家李凤公在香港的传人、香港著名国画家(紫园)陈琳门下为入室弟子。1982年获邀加入香港( 中 国 )美术会为终身会员。2003年开始从事教授传统国画艺术工作至今,曾于2013年至201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国画导师,现为杨氏综合艺术研习会主席兼任教授国画导师。杨世光先生三十多年来不但自己专心追求技艺精髓,还积极推广深港两地艺术交流与授业,在深圳就有众多子弟钦佩其为人学识,长期赴香港跟随世光先生习艺中国传统花鸟画。
画家杨世光先生挥豪。
花鸟画起源于人类的远古时期,从洞穴壁画“草图”,到三代钟鼎图案,从画像砖上纹样,到宫殷庙宇装饰,至唐代从山水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画科。五代黄荃和南唐徐熙各创花鸟画法,开工笔和写意两大流派之先河,其后便衍生出没骨法、小写意和大写意。写意花鸟画可谓独树一帜,其借物抒怀的风格形式,其意趣意境,亦是最能体现民族艺术内质,亦是体现文人画精神和成就的标志性画种。花鸟虫鱼是画家笔下常用的创作主题,随着墨色笔法的渐变章法,独特的留白写意构图及题款的布局,无不彰显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精神。
杨世光先生追随先师陈琳的志趣,以“雅逸传情”为题,集结多年的作品辑成画册,及后以同一主题筹办这次个人画展,展现东方画家温婉的儒雅风韵。此次画展的作品都精心挑选的画作,例如《廿四番花信》系列有八张水墨设色纸本条幅,每张按不同时令画有三种花卉;形态与颜色各异的花卉在巧妙的布局下,仿如结合成为一颗植物。杨老师补充,很少用传统国画笔触画这种系列。杨先生还特别提到2016年的作品《游园怀师》,款题是“冉冉流光年复年 常忆研艺此花前 又见此情心思念 惟在画中寄意添”。灵感源于先师生前拥有的画室名“紫薇花馆”。当时园池开满漂亮的紫薇花,回家后画下这幅画,画中绘有紫薇花及一双鸟,代表杨老师及先师在“紫薇花馆”的相知相遇,以表达思念之情。他绘这幅画时百般滋味在心头,正是用花鸟传情,凭画寄意的表现。
浸淫传统国画艺术多年的杨世光先生,对中华文化传承有非常深的个人体会。他认为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历史,古代文人雅士无不是通过传统的翰墨纸笔以诗书画印的形式,任其流芳千古,时至今天,在资讯高度发达,艺术形式多元化的香港,艺术转型期的人心浮躁与急功近利,如何自觉地维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身体力行去推广应用,所以他就非常乐意为传播授业传统国画尽一份绵薄之力,几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培育了众多同样热爱中国传统国画艺术的学生。寄情他钟爱的花鸟写意画,抒发他热爱生命热爱艺术的赤子之心,在时代与传承两者之间达到紧密结合。
据悉这次杨世光先生展出了约80幅不同系列的花鸟作品,展现从宋代流传至今的传统国画的神韵与技法。主办单位为杨氏综合艺术研习会,协办单位为香港中国美术会。到场嘉宾有原深圳美术馆策展人孔晓冰先生,香港中国美术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吕锦霞女士,香港中国美术会前执行委员会主席陈梦标先生等书画界知名人士,他的众多子弟和众多爱好者及亲友到场祝贺并观赏画展。
欢迎大家光临画展现场观赏交流
雅逸传情——“杨世光传统国画展”
时 间:2018年3月11日 下午2时至6时
(下午4时举行剪彩仪式)
3月12日至15日 上午10时至下午6时
地 点: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楼四楼展览馆
(九龙尖沙嘴梳士巴利道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