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用车市场: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抓住新机遇
原标题:海外用车市场的生存悬念目的地产品对于海外用车企业来说,或许真的是个新蓝海,但想要抓住这个机遇,不要忘了一个大前提,就是坚持做好原本的海外用车业务。张汐铭...
原标题:海外用车市场的生存悬念
目的地产品对于海外用车企业来说,或许真的是个新蓝海,但想要抓住这个机遇,不要忘了一个大前提,就是坚持做好原本的海外用车业务。
张汐铭坦言,目的地“车+导”合法合规的运营资质,一直是海外包车领域的一个“痛点”。就拿日本这个目的地来说,绿牌车是政府认可的载客工具,可以放心投入旅游运营中,但价格普遍偏贵;而白牌车虽然没有相关的运营资质,但价格相对便宜。
过往以及当下市场环境来看,中国出境用户大多会选择价格更低但没有运营资质的白牌车,这让掌握绿牌车资源的还会来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不过另一方面,张汐铭表示,欧美等海外用户群体,更加追求服务品质而非单纯的产品价格,所以对于绿牌车的服务接受度更高,所以综合来看,绿牌车的利润率其实是更为理想的。
“接送机产品其实很简单,但拓展到整个包车业务上,产品复杂度便会倍增。”张汐铭称,例如日本市场的特性是用户对于司导讲解部分的需求不高,而对于硬性服务例如车辆资质等更为看重;欧洲、澳新市场则不同,用户会更加看重司导的服务品质。
另外还有包括按行驶里程进行价格区间的划分;司导空返、住宿的补贴;订单取消带来的费用损失等等各式各样复杂的情况。张汐铭表示,还会来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沉淀运营大数据,针对各个市场特性不断进行策略上的调整,以及将各种可能的复杂状况进行标准化产出,在前端预订时清晰展现给用户,以此来保障产品和服务的品质。
而从租车业务的角度来看,李斌表示,租租车的发展其实就是对产品服务细节和品质不断优化的过程。举例来说,租租车的上游资源商中,有很多海外区域型的中小租车公司,他们整体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由此带来的库存无法实时对接等问题,对于用户体验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租租车多年来通过研发团队、资源的投入,打造完善了一套支持多语言版本的租车运营系统供合作方使用。帮助合作方提升运营效率、收益管理的同时,其实也能让租租车的用户体验得到较大的提升。
Europcar也同样在拥抱技术。王红表示,Europcar除了加强与目的地旅行机构多种模式的合作外,也正通过设置各式创新“Lab”,加强移动端、数字化管理能力的探索,不断优化销售渠道和用户体验。例如中文紧急救援热线、路标手册、法律法规信息以及GPS导航等细节服务。
当然,这些细节服务同样也是租租车、还会来等众多海外用车企业不断深耕的方向。毕竟,无论怎样的行业风口和创新方向,最终还是要靠回归产品和服务本身。
王红表示,近年来Europcar接待的中国用户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特别集中在欧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目的地。从Europcar的视角来看,海外用车在中国旅游市场中还处于新兴领域,未来同样会保持着不错的增长趋势。
“从租车的角度来看,国际租车市场已经发展了上百年,而中国则是刚刚起步。”李斌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未来海外用车尤其是出境租车自驾游市场还有这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未来3〜5年也将会是新一轮爆发期。
其实正如前文所说,各家巨头企业、创业公司的布局,正是说明了海外用车对于目的地产品服务链的重要性。各家纷纷入场,虽然会让整体的市场规模、格局有所扩大,但也注定会带来新一轮的“大浪淘沙”。(本文摘编自《经理人》杂志284期,文 /曾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