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报深度解读:华联控股五大亮点,公允法估值价值可期
随着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密集披露,其中不乏一些公司亮点颇多。近日,华联控股发布2018业绩快报及2019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33.51亿元...
随着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密集披露,其中不乏一些公司亮点颇多。
近日,华联控股发布2018业绩快报及2019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2018年营业收入33.51亿元,总利润14.36亿元,这已是华联控股2009年至2018年连续十年盈利,且2019年第一季度,预计净利为2.7亿元-3.2亿元,预告增长156.35%~203.83%。公司表示,公司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积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探索新模式,以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和经济实力,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华联控股分红的股息率高达8.33%,截至3月30日,华联控股的股息率在A股中排行第五。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在兼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应实行持续、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把回报股东事宜制度化、长效化,以回馈投资者的信任与长期支持,培育长期投资者。
一、连续十年盈利财务状况保持稳健和良好
2018财务数据:
(1)2018年营业收入33.51亿元;
(2)2018年总利润14.36亿元;
(3)2018年净利润约10亿元。
这已是华联控股连续十年盈利(2009年至2018年),虽然公司 2018 年度业绩比 2017 年度有所下降,华联控股称主要原因是公司 2018 年结转的房地产销售收入比 2017 年有所减少。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公司2018年度继续保持了稳健、持续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且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预告增长156.35%-203.83%。公司表示,公司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积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探索新模式,以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和经济实力,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二、连续三年分红,高股息率惹投资者追捧
作为一种“可兑现”的退出形式,分红是对股东投资的一项重要的保障,因而分红对股东来说,直接意味着价值。华联控股近期的分红策略也恰恰体现了价值二字,3月20日,公司公告,鉴于公司2018年度继续保持了稳健、持续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公司控股股东华联集团提议年报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3股(含税)、派发现金股息6元(含税),合计派息总额为6.85亿元。公司预计2019年一季度净利为2.7亿元-3.2亿元,同比增156%-204%。
这是华联控股连续第三年派发现金股利。2017年,公司转型房地产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43亿元,并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0元(含税)。2016年,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3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3.4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华联控股分红的股息率高达8.33%,截至3月30日,华联控股的股息率在A股中排行第五,受到价值投资者的追捧。
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在兼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应实行持续、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把回报股东事宜制度化、长效化,以回馈投资者的信任与长期支持,培育长期投资者。
三、土地资源丰富,若采用公允价值计算估值可期
作为具有30多年历史的老牌房地产企业,华联控股不仅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也在深圳、上海、杭州均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是房地产企业的一项根本性的生产要素,土地储备的多少和价值均对房地产公司的估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华联控股财务模式采用的会计成本模式计量,该模式计量是以历史成本(产品的原始价格)计量入账,不涉及现在的价格变动,当物价波动较大或币值不稳定时,不能真实体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影响当前决策。
相比成本法,通行于国外的公允记账法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收益,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信息决策的有用性。财会人士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产权秩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代表了会计计量体系变革的总体趋势。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房地产企业由于房地产市场价值的变动产生的公允价值的变动,真实、可靠的反映了公司的价值,如遇房地产价格上升的市场环境,还能提高企业的会计利润,增加企业的净资产,也利于企业的融资。
公允计量模式的应用在A股早有先例,如2007年,深圳能源以每股净资产高达15.05元荣登所有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榜首。因为按照现行会计准规,公司将持有的1.855亿股美的电器股权投资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美的电器2008年一季度末市价已达12.45元,仅该股权公允价值比账面价值增值20多亿元,再加上其他一些资产增值,对股本仅1.47亿的深圳能源来说,采用现行会计准则后,每股净资产大幅增加。
公允计量模式在地产行业也不是孤例,以皇庭国际的皇庭广场为例,该土地为十几年前以4500万的低价取得,由于之前采用成本计价,因此皇庭广场的价值在报表中是以4500万+十几亿的建筑费用+利息计入资产。而由于改造工程过大导致借款达到十几亿,因此表象上公司股票变成了资不抵债的*ST公司。实际上,皇庭广场实际市场价值可达百亿以上,由于纯粹用来出租,如果不做公允就会产生拿着巨额资产却资不抵债的假ST的尴尬。2012年,皇庭国际通过公允法,为集团带来54.58亿元的收益,使得公司在短期间扭亏为盈。
四、通胀预期或引发土地升值,带动地产行业估值提升
今年3月以来蔬菜、猪肉价格大幅上升,随着猪周期启动,CPI同比增速或显著回升,通胀预期或开始回升。当面临通胀压力时,民众普遍倾向买房抵御通胀,在这样的需求下,房地产企业或将面临销售额的增长及企业利润的提升。
通胀也同样造成抢地大战的爆发,与部分购房者搬出银行存款买房道理相通,很多房企尤其是资金实力雄厚的上市房企,不仅从可持续发展考虑,需要不断拿地,而且为防止资产贬值也需要大量购进土地。土地储备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产原料,如果生产原料价格上涨,那么谁的生产原料(土地)储备高,谁的估值就高。作为老牌的地产开发企业,面对土地价格的变动,也将不可避免的迎来企业的重新估值。
五、积极融入湾区建设,华联控股打造“新经济地产模式”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政策落地,该区域的土地迎来政策红利和人口汇聚双叠加收获期,价值将得到重估,外来资金的不断注入,给深圳带来了新经济和新动能。作为与深圳特区共同成长的代表企业,拥有33年发展历程的华联控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探究粤港澳大湾区时代下新机遇与新活力,展望新经济地产模式。
2018年11月13日,华联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匠心之作——华联城市中心正式启幕,该项目位于湾区核心引擎区域,依托区位及生态资源优势,以国际化建造标准、城市超体规模构建区域地标封面。华联城市中心作为“智能、共享、绿色”新经济产业集群,致力于以城市更新促进产城融合,更强调企业的运营及服务。
同时,华联控股计划与前海梧桐并购基金等共同设立“华桐智能基金”,拟以“华联城市中心”项目(城市更新工改工方向,定位为创新型智慧产业园区)为载体,引入更多新经济企业入驻,形成新经济产业集群。通过“华桐智能基金”投资、扶持入驻“华联城市中心”的优秀成长性企业,实现与代表新经济的优秀成长性企业链接,探索地产企业与新经济企业之间产城融合、产业互动发展的新路经,打造“新经济地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