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销售

西城区:垃圾分类从“新时尚”成“好习惯”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三年以来,我区紧密结合核心区实际,紧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立垃圾分类主体责任人的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全品类全流程精细化...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三年以来,我区紧密结合核心区实际,紧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立垃圾分类主体责任人的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全品类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持续纵深推进垃圾分类工作。2023年上半年以来,垃圾分类工作又有了新进展。
  
新举措
  “收运处”一体化 建筑垃圾不落地
  上午10点,北京绿透服务社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红莲中里赵阿姨家清运大件垃圾。前一天,赵阿姨在“广外大件垃圾上门回收”小程序预约,填写姓名、电话、地址、上门时间,并把需要清运的大件垃圾拍照上传。下单后,客服工作人员和赵阿姨核实信息。确认无误后,客服工作人员告知清运师傅注意不要磕到墙角、帮助老人把屋子收拾干净等事项。
  赵阿姨需要清运的大件垃圾是客厅沙发。找小区物业,物业表示没有消纳场地。社会上的流动商贩,又不放心。正发愁时,她想起来社区开展“建筑垃圾、大件垃圾不落地”宣传活动时,曾推荐过小程序,扫码就能预约清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赵阿姨预约下单。两位清运师傅衣着整洁,进屋前穿好鞋套,小心翼翼地把沙发搬到电动三轮车上。
  2021年7月,北京印发执行《关于加强本市大件垃圾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坚持产生者付费原则”。家具、沙发等大件垃圾往哪里放?广外街道引入第三方公司,建立大件垃圾“收运处”一体化工作模式,居民可提前拨打4001780087电话或者通过小程序预约。大件垃圾运至中转站后,工作人员拆解进行再分类,最后进入末端处置,做到资源再次回收。
  “广外地区老旧小区多,过去有很多居民把大件垃圾堆放在垃圾桶站旁,影响环境不说,还存在安全隐患。”北京绿透服务社有限公司项目主管张亚梅介绍,大件垃圾清运工作已经开展了两年,从最初每天一两件需要清运的垃圾到现在每天约有30件。15位清运师傅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几乎没时间休息。除了服务预约下单的居民,还要在小区中巡视,随时清运桶站旁的大件垃圾。
  2022年11月,市城市管理委等10部门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从分类处置、全流程监管、资源化处置能力、利用优惠等方面进行全局性谋划。
  广外街道装修垃圾同样采取“收运处”一体化模式。在清运时,客服根据清运的小区位置,在建筑垃圾采集APP上前端扫码进行电子运单监管,车辆运输过程中也是完全按照备案的行车轨迹行驶至末端消纳场。到了末端装修垃圾经过分类、分级、筛选后,制成再生砖的骨料,还可以制作成保水率及透水系数相对较好的水雾砖供城市绿化使用。
  据张亚梅介绍,广外街道“收运处”一体化模式的第一个特点是便捷,小程序下单尤其受到年轻人青睐。第二个特点是价格透明,不会产生二次消费。目前,经过街道、社区的大力推广,越来越多的居民养成了大件垃圾、建筑垃圾不落地的习惯。
  
垃圾换电 让“有害”变“有爱”
  “扔垃圾就可以给电动车免费充电?”居民刘阿姨疑惑地询问着工作人员。在西直门内大街182号楼和184号楼下的垃圾桶站旁,一张“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流程展板吸引了居民们的注意。
  仔细看,这张“垃圾分类积分卡”,精致小巧,跟小区出入卡很相似,可以直接挂在钥匙扣上。卡的正面印着宣传标语:“参与垃圾分类 得积分获好礼”。扫描右下方二维码就能进入垃圾分类小程序——绿能先锋,实时查看用户积分情况,并兑换相应礼品。
  据工作人员介绍,为贯彻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提高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近日,新街口街道创新垃圾分类激励方式,从居民熟悉的生活小事入手,用“圾分”换电动车充电“电费”,在为居民提供方便的同时,让居民养成正确分类垃圾的好习惯。
  通过与充电桩设备厂家沟通协调,双方初步达成“积分兑换”协议。
  具体做法为:居民向垃圾桶内投递时,都会随身携带一张实体“垃圾分类积分卡”,这张小卡片像身份证一样,其中涵盖了居民的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值守的普法监督员会在检查垃圾按类投放合格后,在垃圾分类专属小程序——绿能先锋上帮助居民完成积分。
  “一名用户每天最多可积两分,一分可以兑换为0.2元电动车充电电费。随着项目的开展,‘积分模式’还会不断微调,逐步向可回收物,特别是容易混到其他垃圾中的低值可回收物倾斜。”工作人员田亚楠说道。
  自活动开展以来,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据普法监督员说:“早上是居民下楼丢垃圾,参与活动,完成积分兑换的高峰期,许多人还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标记不同的垃圾,方便普法监督员检查。而当天兑换的积分正好用于夜间给电动车充电。”
  垃圾桶站一旁张贴了醒目的积分换电具体流程说明,方便还没有在小程序注册个人信息的居民操作使用。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新街口街道积极丰富活动内容。居民除了可选择将积分转换为电动车充电电费外,还可选择兑换其他生活物品。积分越多,所兑换的物品价值也越高。
  此次活动于2023年3月正式开始,仅仅5天时间,就有180名用户注册。“一位用户代表一个家庭,初期尝试为后续工作推进奠定了基础。”工作人员介绍。
  目前,活动已实现试点楼内居民的全用户覆盖注册。为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次活动每月定期组织开展积分兑换两次。与活动初期相比,居民的主动参与人数增长近100%,活动收效良好。
  
智慧化扫码 让垃圾可“溯源”
  金融街街道英蓝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共21层,每层各有垃圾房2个。日均生产生活垃圾约4.6吨,其中其他垃圾3吨,厨余垃圾1.3吨,可回收物0.3吨。大厦内业态较为多元,物业公司推行的“智慧化”楼宇垃圾分类模式让分类更加高效。
  英蓝国际金融中心物业工作人员王康介绍:“大厦内的企业员工会先自觉进行分类,每两层会配备一名保洁人员进行二次分拣,最后地下三层的垃圾处理中心会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最终识别,随后称重、消杀、分类装运。”
  值得注意的是,大厦每一个垃圾袋上都贴有二维码,通过二维码可以追溯到具体是哪一层楼产生的垃圾。这样做既方便管理,也有利于评价与激励。目前保洁员每天会定时定点“贴码”,每层每天3次收取垃圾,因此南、北区共需要18个二维码,全楼每天共需要张贴360余个二维码。此外,保洁员非常注意各楼层二维码的精准张贴,避免贴错位置,导致数据追溯出现差错。
  据悉,物业工作人员会利用企业员工中午午休时间,在大厦公共区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巡展,通过宣传活动展板静态展示垃圾分类知识,在互动过程中模拟生活中垃圾分类动手实操,使参与人群更详细地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在营造良好氛围的同时,大厦物业还引入第三方服务,建立了垃圾分类管理数据平台,数据平台分为“评价管理”“楼层统计”“类型统计”等数据模块,监管垃圾的产生、清运、打包等流程。基础数据管理可以实现各楼层生活垃圾的重量监测,监督、检查各楼层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垃圾分类收集管理以及垃圾分类运输管理。
  据了解,大厦还采用垃圾分类奖励机制,物业公司会按月进行垃圾分类情况评比,根据业主产生垃圾多少及分类情况评分。对于先进单位颁发垃圾分类先进奖状,并派发小礼物,尽最大可能调度保洁员及大厦业主职员的垃圾分类积极性。垃圾分类持续落后的企业还会被进行重点约谈。“我们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优良中差’四级评价,通过数据平台分析数据趋势,对垃圾分类不到位的,进行重点关注并上门提醒、宣传指导,而分类情况优良的,我们将通过发放有机花肥等方式进行激励。”王康说道。
  
新力量
  “5A”志愿者成“圾”分带头人
  5月23日,什刹海街道组织地区“5A”级垃圾分类志愿者,前往北京市阿苏卫工业园垃圾焚烧站参观学习。在二十米高的巨型天坑前,志愿者透过安全玻璃,观看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全过程。“很震撼,听工作人员介绍,北京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用卡车装满,一字排开后,和三环路一样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随手小事,很可能就是促进城市节能减排的大事。”志愿者詹国春分享参观感受。
  什刹海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垃圾分类“5A”级志愿者源于“居民垃圾分类五级培训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将地区垃圾分类志愿者以社区为单位,每10—15人为一组,进行“小班”系统教学,通过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种子志愿计划确定、21天习惯养成、互动游戏持续提升、实际参观牢固信念五方面教学内容,培育出合格的“5A”级垃圾分类志愿者。“与以往‘摆摊式’宣传活动不同,‘五级培训体系’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不仅可以让居民全方位理解垃圾分类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还能持续为地区志愿队伍‘造血’,助力文明城区建设。”
  目前,“什刹海街道居民垃圾分类五级培训体系”已迈出第一步,而本次参观阿苏卫工业园垃圾焚烧站就是阶段性“收官之行”。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了确保培训成效,前期什刹海街道将22个社区分为三个批次,分阶段、有计划进行培训工作。在初尝的5个社区中,已有30余位志愿者通过前4个内容的教学考核。本次参观体验后,志愿者将撰写心得体会,进行最后一轮次复盘总结,并竞聘上岗。“考核标准很简单,就是参与活动的频次以及坚持垃圾分类的时间。在我们看来,‘5A’不是目标,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本意是希望有更多居民关注垃圾分类,践行垃圾分类。”
  目前,什刹海街道垃圾分类范围实现全覆盖,重点商户厨余垃圾分类达百分之百。为促进垃圾源头减量,提升垃圾循环利用率,接下来,什刹海街道将规范地区垃圾回收站建设,从统一服装、工具,规整人员台账入手,进一步精细化垃圾分类管理,让居民切切实实看得到身边环境变化,并主动加入,成为地区文明风尚的践行者与守护者。
  
垃圾分类校园行“城市小管家”上岗
  “鸡骨头属于厨余垃圾,快投篮!”“遛狗不牵绳属于不文明现象,要打叉!”……近日,大栅栏街道“垃圾分类校园行”暨“城市小管家”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的活动在炭儿胡同小学展开。活动趣味互动高,知识点满满,吸引学生广泛参与。
  工作人员说,大栅栏街道依托“垃圾分类校园行”活动,推动“城市小管家”在地区中小学、幼儿园“落地生根”。具体来说,“小管家”们将通过“小手拉大手”,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要主动在校内、家中、学校周边担当起学习员、宣传员、交通员、示范员、环保员等角色。围绕文明劝导、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科普实践、普法教育等内容开展并参与活动,倡导地区居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城市小管家”代表屈璟天在活动现场发言中说:“在学校中,我们主动进行分餐,减少了食物浪费;在家里,我是垃圾分类小志愿者,监督爸爸妈妈做好分类。今天我也有了新的身份,希望能和同学们、老师们一起,手牵手践行垃圾分类、心连心共享绿色生活。”
  炭儿胡同小学副校长罗芳鼓励大家:“一个同学可以带动一个家庭,家庭建设的成功可以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期待孩子们能够行动起来,做文明行为的宣传员、示范员,用小手牵动大手,撬动社会文明建设。”
  据了解,“垃圾分类校园行”活动是2023年大栅栏街道垃圾分类系列工作的开端。为化被动为主动,进一步引领地区群众争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者、宣讲者、推动者、监督者,促进垃圾分类工作见实见效,大栅栏街道设计推进垃圾分类“校园行”“企业行”“社区行”等一系列活动,分层分级、分门别类设计、设置内容,形成有针对性、全方位、多领域宣传效应,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持续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