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基金

2023年海淀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

  11月10日,2023年海淀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区...

  11月10日,2023年海淀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区市场监管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就海淀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94.3亿元,增长6.1%;市场主体存量27.82万户,其中科技型企业13.97万户。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近年来,海淀区认真贯彻执行北京市营商环境1.0至6.0版改革政策,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目标,集中力量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和堵点难点问题。
  “海淀区压茬推进了866项改革任务落地,着力营造活力、通达、公正、前沿、包容、共赢的发展环境。”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玉霞介绍,为打造宜商宜业“软”环境,构筑起经济发展“硬”支撑,海淀区重点推动了效率、要素、服务、法治和数字化的五大“赋能”行动。”
  
效率赋能 政务服务提档群众办事提质
  海淀区的效率赋能主要体现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久久为功,实现政务服务提档升级、群众办事提质加速。
  近年来,海淀区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只需到政务办事大厅综合窗口进行一次性提交,即可实现“跨层级、跨部门、一次办”。“数据显示,2023年海淀落地的首个大型活动‘一件事’,申请材料减少42%,审批时限由51个工作日压缩至8个工作日,服务效率显著提升。”王玉霞说。
  在准入准营方面,海淀区率先推出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模式,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全程“零材料”,截至目前共有4678户企业采用这一模式完成设立登记。此外,海淀区还在全市率先将“证照联办”服务场景拓展至个转企领域,为个体工商户转型发展提供一次性集中办理服务,同步实现个体工商户“转型+准营”,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发展。
  在“一业一证”改革方面,海淀区现已推行上线29个行业,实现9个行业案例落地,其中“美容美发”“书店”“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连锁菜店”“电影院”“口腔诊所”等6个行业为北京市首例,通过“一业一证”改革,为市场主体办理准营事项精简申报材料50%以上,减少审批环节70%以上,缩短办结时限60%以上。
  在建设项目审批方面,海淀区推动办理建筑许可审批环节由18个减为4个,审批时限由93天减为14天;推进施工准备函审批改革,平均为企业有效节约工期4到6个月,节省项目成本1000至3000万元。
  
要素赋能 把企业“忧心事”化为政府“案头事”
  融资、用地、用工、用能等生产经营要素是否有保障,是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海淀下大力气做强要素支撑,把企业的“忧心事”化为政府的“案头事”。
  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推行财金协同专项支持行动,截至2023年10月底,共帮助1887家中小微企业解决2954笔贷款融资需求,发放贷款总额105.18亿元,为中小微企业送上“及时雨”;通过“财金协同专项助企补贴包”,为贷款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约1.4亿元,已有717家企业申请了助企补贴,区财政发放补贴金额共1175万元;深入推进“信易贷”工作,截至2023年10月底,授权企业累计22828家,为企业提供贷款共计1.83亿元;持续推进“银税互动”,将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为1138户守信小微企业引入12.66亿元资金“活水”。
  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方面,开展建设工程投标保证金清退工作,2023年以来免收67个项目347家投标企业的投标保证金,释放企业资金2932.026万元,为企业解决投标资金占用问题。
  在加速人才集聚方面,设立“人才E+”工作站、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开展人才服务下沉试点,累计为创新主体提供社保服务、出入境服务、政策宣介、创业指导、交流合作等各类服务万余次,有效解决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强化博士后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双站”管理服务,截至2023年10月进站及留站80余名博士后人才,院士专家工作站达15家,覆盖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新材料、科技服务等高精尖领域;实施“薪火共燃”计划,通过“政府引导、高校培养、企业协同”的新机制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
  涉外医疗机构已形成“6+6”平台服务范围全覆盖模式,即6家公立医院和6家优质社会办医院、综合和专科结合,公立和民营相结合,为海淀国际人才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
  涉外医疗机构已形成“6+6”平台服务范围全覆盖模式,即6家公立医院和6家优质社会办医院、综合和专科结合,公立和民营相结合,为海淀国际人才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
  
服务赋能 聚焦企业需求 扎实做好服务
  一直以来,海淀区聚焦企业需求,扎实做好精准精细有效服务,力求做到主动服务、靠前响应,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真正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近年来,依托“服务包”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三级联动企业服务体系,2023年以来全区组织“三级管家”联动走访“服务包”企业超1000家,办结公共服务、行政审批等各类企业诉求3272项,办结率99%。建立东升、曙光2个“创新合伙人”分中心,优化服务热线运营,受理企业群众诉求2.7万次。全面优化纳税服务,2023年以来推出5批109条“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服务举措,通过海税云5G直播、联合政策宣讲、“流动办税厅”进街镇等多种方式,累计服务53万人次。各街镇积极开展“一街镇一特色”政企对接宣传服务,不断提高企业、商户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参与率,努力打造亲清政商关系。
  
法治赋能 引领护航 激发市场主体创造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一直以来,海淀区致力于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法治引领和护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在落实“6+4”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方面,统筹推进6个市级场景和2个区级自选场景,推动监管效能最大化,海淀区自选的“颐和园景区”场景的检查单事项由131项大幅压减至52项,减少了六成。发出全国首张加载“企业码”的营业执照,实现市场主体身份信息“一码全覆盖,扫码即可查”,更大范围推动监管数据和行政执法信息归集共享和有效利用,提高综合执法的效能。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中心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建设,成功推荐4家企业和中关村创业大街等3个园区成为市级示范基地,已对接6个园区开展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站搭建;在中关村软件园等6个重点园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检察联络机制,助力企业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防御和保护体系。
  在司法审判方面,建立“鉴定管理人”机制,通过对鉴定案件集约化、专业化管理,破解“案件审执周期长”问题,文件类鉴定周期进一步压缩至30日内,最短用时仅4日,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不断完善府院联动工作机制,挂牌成立“中关村人民法庭巡回审判工作站”“民营企业产权保护法律服务工作站”“上地法官工作站”,加强双向沟通,为诉源治理工作提供更多“海淀样本”。
  
数字化赋能 借科技之力 促进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海淀区努力抢抓数字化变革机遇,探索推进以数字赋能促进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持续提升。
  海淀区以技术创新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创新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积极推进区块链政务服务领域的深化应用,在智慧政务建设领域探索新路子。2023年以来,在全市率先推出“区块链+公证”便民服务,通过政务链上的15类国家数据、24类市级数据、224类证照数据,实现了公证服务链上核验证明材料,大大减少了群众办事时间,推动实现了政务服务向公众服务、司法领域的延伸。
  下一步,海淀区将继续深入落实北京市营商环境6.0改革,持续擦亮“北京服务”品牌,紧紧围绕驻区企业成长壮大、优化产业发展新生态、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谋划实施一批新的重大改革举措,全力打造高水平政策供给惠企、高效率精准服务助企、高标准要素保障强企、高质量综合监管安企、高品质法治建设护企“五位一体”的营商环境“升级版”,为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海淀力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