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饮食

全国首个移动污染源智能监管云平台在丰台启用

  根据PM2.5来源解析显示,移动污染源在全市PM2.5来源中占比45%,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3年)》显示,柴油类货车排放的氮氧化...

  根据PM2.5来源解析显示,移动污染源在全市PM2.5来源中占比45%,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3年)》显示,柴油类货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及颗粒物分别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80%和90%,是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有效管控移动污染源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难点、痛点,丰台区通过“移动污染源智能监管云平台”,解决了难点、痛点,实现了移动污染源全方位、全流程立体监管,规范了重型货运车辆合法依规运行,规范了混凝土搅拌站、在施工地的日常管理……
  ●“移动污染源智能监管云平台”可以对辖区12吨以上重型货运车辆开展24小时监控,精准查找车流量大的时段、路段。
  ●一季度,共执法检查各类移动源13093辆(台)次,查处违法行为642辆次,超标排放车辆同比减少15.53%,超标检出率同比下降0.77%。
  ●1至3月,辖区氮氧化物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5.3%。
  日前,从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可以了解到,全国首个“移动污染源智能监管云平台”在丰台启用,实现了对区域内所有12吨以上重型货运车辆的监管,并实现了对车流量大的道路、高峰时段,车辆行驶轨迹、停靠聚集区以及违规排放车辆的全方位、全流程立体监管,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减少了区域PM2.5来源,为首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丰台智慧、丰台力量。
  溯源分析
  搭建“移动污染源智能监管云平台”
  “2024年系统投运以来,根据信息数据进一步规范了用车大户日常管理,优化完善了‘生态、交通’联合执法模式,一季度,共执法检查各类移动源13093辆(台)次,查处违法行为642辆次,超标排放车辆同比减少15.53%,超标检出率同比下降0.77%;1至3月,辖区氮氧化物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5.3%。”丰台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
  移动源不仅是PM2.5的重要来源,更是产生道路扬尘问题的“导火索”。道路本身不生产扬尘,渣土运输车辆不规范作业,将工地里面的尘带到了路上,形成了道路扬尘,进一步扩大了扬尘污染的范围,促使了大颗粒物向细颗粒物的转化,影响了区域空气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对移动污染源的溯源是一项特别劳神费时的工作,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成本和较高执法费用才能完成。
  “我们以推进移动污染源的主动防治为出发点,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联合丰台交通支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搭建‘移动污染源智能监管云平台’,形成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了移动污染源的全量化、实时化、动态化、智能化监管及整治水平。”丰台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
  “移动污染源智能监管云平台”可以对辖区12吨以上重型货运车辆开展24小时监控,精准查找车流量大的时段、路段。同时,对发现的违规车辆进行轨迹溯源,查找车辆始发地和停靠地,开展源头整治。并设置电子围栏,对即将进入围栏的车辆,提示其依法依规运输,减少污染排放。
  精准施策
  破解移动污染源末端被动监管难题
  监测数据显示,大灰厂路(北至北京福缘正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门前,南至西六环)存在12吨以上重型货运车辆。日过境通行数最多达400余辆次,造成道路破损、遗撒问题突出;看丹路(西至丰裕路,东至建新路)12吨以上重型货运车辆日过境通行数最多达150余辆次,道路遗撒问题频发,叠加道路坑洼、两侧土地裸露、工地扬尘管控不到位等问题。
  “为保障丰台区大灰厂路周边地区交通安全顺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决定自2024年5月7日起,丰台区大灰厂路(G108辅路至魏各庄路段)、大灰厂东路(大灰厂路至园博园南路段)每日7时至22时禁止中重型载货汽车通行。”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进行了通告,丰台官方微信进行了转载。
  结合近期的监测分析及日常执法检查情况,丰台区在辖区扬尘管控集中攻坚大会上对辖区重型货车流量大、重点集中区域进行梳理,锁定大灰厂路、看丹路、卢沟桥北路、郭公庄路等“十大监控点位”进行了发布,对违规车辆形成了震慑。区交通支队与区生态环境局将根据小时车流量及违规车辆通行情况,强化上述点位的“生态、交通”联合执法,结合管控情况保持“监控点位”动态调整。
  “我们结合前端监测到的移动污染源违法数据和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通过移动污染源监测设备实现对于尾气排放超标车辆的识别;电子围栏功能通过北斗卫星定位,对12吨以上重型车辆GPS数据进行实时掌握,获取车辆行驶轨迹;通过平台系统划定虚拟围栏,对违规进入围栏车辆进行预警提示,并追溯车辆轨迹,为人工执法监管提供数据支撑。”丰台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信息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丰台区生态环境局依托“移动污染源智能监管云平台”,构建了围绕事前预警引导、事中精准打击、事后跟踪评估的有机闭环,从对超排车辆的提前发现和远端劝返到对入区超排车辆的快速追查拦截,再到对“生态、交通”联合执法工作结果的复盘总结和面向后续工作的科学统筹部署,形成在整体流程上的层层把关,逐一破解移动污染源末端被动监管的难题,助力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