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论坛

东城区供餐模式上新!“中央厨房+微厨房”改善学生就餐体验

  试点推出创新菜品样式、推进“中央厨房+微厨房”供餐新模式、推动营养健康食堂创建工作、建设大宗食材集中采购……2025年春季新学期,北京市推动的“中央厨房+微...

  试点推出创新菜品样式、推进“中央厨房+微厨房”供餐新模式、推动营养健康食堂创建工作、建设大宗食材集中采购……2025年春季新学期,北京市推动的“中央厨房+微厨房”供餐新模式,首批在东城区的校尉胡同小学、体育馆路小学等学校试点先行,不断提升校园餐质量,让学生在校吃得更加卫生、安全、营养、健康。
  新学期,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附属校尉胡同小学二年级(2)班的杨祐宁无需再像往常一样自带餐具去上学了,杨祐宁的爸爸说:“前几天班主任在班级微信群发通知告诉家长不用带餐具了,由学校统一提供,我非常高兴,这解决了我们家长的难题。”
  学校校长张桂芝说,这一喜人变化得益于新学期实施的“中央厨房+微厨房”供餐新模式试点项目,在这一新模式指导下,学校将原来的粗加工间改为餐具洗消间,既解决了学生自带餐具的问题,又减少了学校食品安全的风险。
  清晨5时许,一辆冷链货车停在了校尉胡同小学门口。一箱箱洗净切好的食材从车上搬了下来,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将其分门别类地送进了不同的冷藏空间。
  新学期,在“中央厨房+微厨房”供餐新模式下,学校依托校外供餐企业建立中央厨房,负责食材集中采购、食材预处理、冷链配送等环节;微厨房设置在学校内,对中央厨房配送的净菜和半成品进行烹饪加工和配餐。
  拿到食材后,工作人员立即忙活了起来。肉类最先上锅焯水,紧接着半荤菜开炖,蔬菜类最后开炒……食堂负责人杨明说:“我们会提前告诉供餐企业第二天所需要的食材,对方一般凌晨开始采购备货,确保食材的新鲜。”
  在杨明前一天与中央厨房的沟通记录上显示:胡萝卜50斤、板栗南瓜50斤、青笋100斤……每样食材背后还有备注,标明了所需要的食材大小、样态,比如胡萝卜和南瓜要分别切成2厘米乘以2厘米、3厘米乘以3厘米的块状。杨明说:“我们会对食材进行验收,除了主观观察食材的新鲜度、样态,也会重点查看它们的检验合格证等。”
  中午11时35分,食堂工作人员推着餐车陆续在各个楼层就位。早在送餐前,他们已经将清洗一新的餐具盒摆放在了各个班级门口。
  学校总务主任赵琮说,食堂之前设有粗加工间,承担着择菜、洗菜、切配等任务,占据了食堂小一半的空间。如今,这些被“省”下来的空间换上了洗碗机和消毒柜,食堂还改造新增了去渣池、浸泡池等,3个多小时就能完成校内约1000名学生的餐具消毒。
  中午12时许,领到餐具的学生在楼道里排起长队。纯排炖时蔬、鸡蛋西红柿、豉油手撕包菜……一道道美食散发出诱人香味,带着温度被送进学生的餐盘。
  据悉,2025年1月出台的《北京市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与膳食营养工作改革方案》明确,北京将试点推行通过区域性自建平台等多种方式,整合资源、优化流程、降低成本,建立完善食品原材料标准体系,严格供应商资质审核,加强校园食品抽样检测,为学校提供高效、安全、透明、优质的食材供应服务。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商业咨询服务,阁下应知本站所提供的内容不能做为操作依据。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含文章中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