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链CEO蔡华对话“创”“投”大咖,共探未来独角兽发展之路
「提要」成为一家独角兽企业需要多久?3年,5年,还是10年?据微链APP数据统计,一家创业企业从诞生到成长为独角兽,平均需要经历5.2次融资,耗时1511天。而...
「提要」成为一家独角兽企业需要多久?3年,5年,还是10年?
据微链APP数据统计,一家创业企业从诞生到成长为独角兽,平均需要经历5.2次融资,耗时1511天。而在从0到1的独角兽成长之路上,估值达到1亿美金这一阶段最为关键。这一阶段,它们的商业模式基本得到验证,是企业真正开始规模化扩张的时期。因此对具备创新力、融资力和成长速度的创业公司来说,1亿美金,正是他们进入高速发展的第一个关键节点。
2018年,第二届万物生长大会上首次提出估值1亿美金以上的“准独角兽”概念,引发创投圈强烈关注。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浪潮中的中流砥柱力量,准独角兽企业以其杰出的业务增长能力、出色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创业浪潮中最受关注的群体,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在全球化的创新环境中,准独角兽如何锚定发展新机遇?如何为创新领域发展注入新动力?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创新时代,从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角度来看“准独角兽”企业应该做出怎样的应对?
6月28日,首届一亿美金公司大会在杭州顺利召开。会上,微链创始人兼CEO蔡华就未来独角兽新格局、新发展、新亮点与普华资本创始合伙人沈琴华、东方嘉富创始合伙人徐晓、七牛云联合创始人杜江华、大观资本创始人韦海军、驿公里业务副总裁汪敏展开圆桌对话。
[普华资本创始合伙人 沈琴华]
普华资本创立于2004,以“资本+ 产业”双轮驱动为基本投资策略,扎根产业,专注于新科技、医疗健康、文化消费领域的风险投资。
沈琴华认为,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才结构和和独角兽&准独角兽的成长息息相关,本质上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启迪、相辅相成的关系。除此之外,政策环境和创新活跃度也很关键。
[东方嘉富创始合伙人、董事长 徐晓]
东方嘉富作为一家“国有背景、团队持股、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混合所有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长期聚集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和创新医疗等方向的布局。
徐晓着重强调在商业经营上需要有更加开放的合作模式,要增加与各方利益的互动合作。他认为,创新创业的发展模式要关注到上下游产业,深入挖掘产品的根基点。
[七牛云联合创始人 杜江华]
七牛云是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及数据服务提供商,专注于以数据为核心的云计算业务,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云+数据的服务和多场景解决方案。
在现场,杜江华强调了在集聚效应下,隐藏在创业公司团队背后的成长动力。他认为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并不是不可融合的,二者之间甚至还可以互相跨越,互相促进。
[大观资本创始人 韦海军]
大观资本是中国第一支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出海项目的创业投资基金投资。目前所投项目市场涉及北美、东南亚、南非、墨西哥、印度等多国家和地区,包含社交、物流、媒体、新闻、互联网金融等出海多个领域。
韦海军认为,在当前的世界格局和经济体系下,出海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全球的互联网发展非常不均衡,在中国市场各细分领域竞争十分激烈,但放在全球范围来看,所有细分领域都值得投一遍。
[驿公里业务副总裁 汪敏]
驿公里是一家智能洗车机器人研发商,专注于全天候无人值守智能洗车设备的研发与设计,致力于通过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为更多行业提供无人化场景解决方案。
汪敏认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能早期模式创新比重较大,但在企业中后期,技术创新能够增加更多活力。不论是公司的产品服务还是公司的产品形态,最终落地都是为人服务,所以要专注于客户体验、客户服务。
蔡华:“一亿美金公司·未来独角兽榜单”数据显示,北上广深杭是国内独角兽企业的主要聚集地,而以重庆、成都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近年来准独角兽数量大幅攀升。今天圆桌第一个议题,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城市创新创业生态和未来独角兽企业培育之间的关系,对于未来独角兽企业来说,怎样的城市创投环境更利于其发展成长?
杜江华: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个点,这也是我对团队的一个要求,我会要求大家用投资人的眼光去发现你将要服务的客户。举个例子,很多公司刚开始创立的时候,包括像知乎、豌豆荚之类在早期还不起眼的阶段,如果你真正跟他们团队交流,就会发现它们背后有共通的逻辑。比如在我们整个布局里面,深圳、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这些城市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它们对创新的人才的吸引非常给力。比如像杭州形成了几大特色,一个是阿里系,还有网易系、浙大系、海归系,这种城市的创新环境会孕育越来越多的准独角兽以及独角兽,包括在杭州有很多像每日互动、蘑菇街之类的优质企业,在云服务方面跟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合作。在越来越多的集聚效应的情况下,再加上今天很多的投资界大咖,如果能够真正在一个城市里面深耕的话,我相信会让这个城市越来越好。
沈琴华:作为杭州本土的一家机构,普华在全国投了将近400多家企业。我觉得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其实和我们所在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人才结构都是有很强关联性的。这些城市就像我们杭州,有非常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近几年人才流入非常多,创投界非常活跃,此外我们对创业的服务以及对创业失败的容忍度也很关键,硅谷当时也就是凭借这几点发展起来的。所以我觉得杭州现在整个创业环境都非常好,孕育出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数量在全国也属于比较领先的位置。回到问题本身,我觉得从整体来看,主要有两点可以提一下。一个是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本身,跟独角兽&准独角兽的成长息息相关,本质上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启迪、相辅相成的关系。除此之外,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也很关键。因为现在杭州的阿里系的确很强,也是杭州对外的一张名片,对带动浙江或者杭州的经济,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未来杭州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会诞生更多的独角兽,谢谢。
蔡华: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一直是创业之初就被放在一起讨论的两种创新模式,近年技术创新作为新基建、工业互联网等相关领域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受到广泛认可,那是否意味着模式创新已经逐渐被弱化?对于准独角兽企业来说,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哪个更为重要?
徐晓:从我们的投资逻辑上来看,并不太注重说这个企业重点到底是模式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因为我们对技术和模式有一个不同的定义和方法。东方嘉富在去年的科创板上市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从去年到现在,总共有6家企业已经科创板上市了,从这些上市企业的经验来看,我觉得他们都不能说是单独的技术创新,或者单独的模式创新,而是在技术创新上都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这个突破是他们能够切实地满足他们下游用户的需求,这样在商业上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我们有一个观点,未来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竞争,是生态链跟生态链的竞争,你需要帮助你的客户一起,服务好你的客户的客户,甚至客户的客户的客户,不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上,这才是真正要往下挖掘的根基点。
杜江华:其实我的观点是比较清晰的,刚才提到了拼多多和网易。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发展的起源,网易一开始是163邮箱,邮箱这个东西有多少技术含量其实说不上,更多的是一个应用模式的变化,一个沟通界面。拼多多是一个游戏化、娱乐化的面向三四线城市的娱乐游戏,是从游戏的角度,让大家砍价,你砍一分钱、一毛钱,就是在这种模式的创新下才慢慢成就了这么一个大公司。另外回到网易,它孵化了网易有道、云音乐,本质还是服务用户的模式。所以我认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是同样重要,但是他们分工不一样。像拼多多到今天一定是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各种各样的技术去更好地满足平台上的客户。所以我认为首先第一个,还是不同的分工,但是作为公司本身来讲,一开始就是靠模式创新去驱动,满足客户的需求,到后面有能力再来谈技术创新。
蔡华:我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驿公里现在已经稳坐智能无人洗车行业第一,那么我想请问一下汪总,近几年智能无人洗车这个领域犹如雨后春笋,被社会普遍看好,驿公里在技术和模式上做了哪些创新的尝试,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汪敏:首先驿公里的使命是技术为人服务,所以不论是我们公司内部的管理也好,还是对外的产品形态也好,最终落点是为客户服务。在服务1500多个门店的形态下,目前公司还保持着一百多人规模,这也充分体现了效率第一的准则。我们公司整体对于洗车这件事情有一个认知,就是洗车它一定是刚需,一定是一个流量入口。我们把简单重复的劳动力用无人化替代,将洗车做得特别纯粹,一心把服务做好。其次是技术创新,我们整个技术团队从生产研发的过程当中,都是专注于从客户体验、客户服务抓取这个数据,从而再反推到洗车这件事情上来,包括流程的优化,后台的管控,包括各地城市队伍的建设,整个系列是环环相扣的,真正的做到技术为人服务。
蔡华:一亿美金公司大会结合当下热点,聚焦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新消费、企业服务、教育6大领域,设置了8个平行专场,超100家一亿美金公司与投资机构参与其中,站在大家的角度,还有哪些领域存在高速成长的机会,可能批量出现未来独角兽?
徐晓:关于未来三到五年的投资逻辑其实是非常清楚,就是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这当中包括刚刚提到的教育、消费、医疗、制造业,包括底层的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几个行业,这当中都有非常大的市场机会在。中国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制造业跟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我们十分关注的。现在的创业环境比前十年还是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07、08年投身在这一行业,见证过这个周期之后,人口的红利和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消失之后,进入存量博弈的时代,这个时代之下对创业的特质的要求跟原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原来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之下,今天是0,明天可以做到一百,后天能够做到一万,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2B的公司里面经过八到十年的摸索才找到自己的路,这个创始人是不是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能不能不被这些艰险打趴下,是否有非常坚韧的意志,这是特别重要的部分。所以开放和坚韧是我们对创业团队最重要的考量。
蔡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已经逐步走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近两年我们看到无论是人工智能、新消费甚至是社交平台都在布局海外市场,我们知道大观资本专注投资出海各个领域的早期公司,在当前的世界格局和经济体系下,拓展海外市场是否是未来独角兽公司发展的一个新机遇?
韦海军:我认为中国企业全面崛起,如果把语境放在全球范围来看,今天所有的所有细分领域都值得你重新投一遍,我们主要关注四大细分领域的项目。第一个细分领域就是契合新基建,我们认为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里面,在海外还有巨大的机会。第二个细分领域是游戏,去年年底,大量中国的游戏公司开始在海外崛起。第三,是跨境领域的项目,今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比较大,但做跨境服务这块反倒是有所增长,我们在杭州深圳投了三家公司全部是逆市增长的。第四个是saas领域,企业服务是突然间涨出来了的赛道。今天对中国很多创业者来说有巨大的挑战,一出生的时候就面临全球化的竞争,我们看到中国现在创业的力量基本分成三种,第一种就是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我们称之为出海的巨头。二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准独角兽、独角兽他们在当下这个市场环境里面要增长,他们很快就把自己的视线和市场放到海外,国内外并重,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第三批就是小微创业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幸运的地方,也让我特别特别激动,我觉得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长期探讨。
*以上内容根据“未来独角兽之路”圆桌对话实录,由微链整理编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