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人学会算账,会计又该何去何从?
原标题:2017-2018年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最具创新力价值TOP100国内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及ERP云服务商金蝶,在第七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上发布了中国首款智能...
原标题:2017-2018年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最具创新力价值TOP100
国内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及ERP云服务商金蝶,在第七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上发布了中国首款智能“财务机器人”—小K。
根据现场基础模块的演示,这款“财务机器人”可以对票据自动识别、分类汇总、智能校验、自动付款等智能功能。
此外还可实现电子归档,已过账的凭证自动转换为标准电子凭证,并与相关有唯一编码识别的附件一起上传到电子档案系统进行归档,并且每天、每时都可以结算总账,形成即时的现金流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报表等三大核心报表。
小K的出现,一改过去只能每个月的月底才能被动了解的状况,变成了如今每天可查。而由于财务信息的及时性被提高至少25〜30天后,公司的管控、决策将更为有效和精准。
如同智能手机出现一样,小K的出现也非改变财务习惯一样,它带来的裂变效应将影响到公司整个管理系统的根更迭。随之改变的如:财务岗位的设计、组织形态、公司战略、商业模式、技术创新、业务等等多个管理系统。
看到这款“财务机器人”,大多数在场的CFO、财务人员不知道是喜是忧?
喜。通过它,负责应收账款的会计(尤其是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将从此脱离繁重的发票输入工作,现在只要让“财务机器人”自动扫描一下,就会形成电子账目,直达总账,并由此生成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科目底下的数据,而总账会计、CFO也不必再和过去一样去对账,汇总。
忧。CFO、财务人员不得不面临被“财务机器人”挑战权威,甚至其职业都会被随时中断。
无独有偶。2017年,在BBC发布的《未来有可能被机器淘汰的365个职业概率》中,会计职业以高达97.6%的数值位列第三位。
对此,BBC做出这样的表述:“会计工作的本质是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内部存在严格的逻辑要求,天生就要求100%准确,从结果上看,机器智能操作的优势的确明显。”
另外,BBC还警告:“就在今年,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中的德勤、普华永道和安永都相继推出了财务智能机器人方案,给业务造成了不小的震动。”
在《未来有可能被机器淘汰的365个职业概率》中,和会计一起名列前24位的,还有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人事、第一/第二产业工作者,甚至还包括目前炙手可热的IT工程师、程序员等高新技术类职业。
细看之下,这些职业有着共同的特点:第一,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技能;第二,大量的重复性劳动;第三,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换言之:凡是之前被禁锢在标准化流程作业中,且不必做创新的职业,可能在未来的智能机器时代中,被迅速淘汰。
对比未来有可能被机器淘汰的职业的三大特点,金蝶推出的这款“财务机器人”目前虽然只是一个1.0版本,但几乎解决了大部分财务人员繁复工作,同时将财务流程中各模块的对口,形成极高的速度和效率能力。
做过会计工作的人都是知道,一年365天,是无法保证不犯错,而“财务机器人”却将犯错率降至零点。
而按照金蝶总裁孙雁飞的说法,随着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演进,金蝶下一步还将“财务机器人”推进到高级时代。
而高级时代和现有的1.0时代最大区别在于:与此前市场上推出的“业务流程自动化”财务机器人不同,金蝶“财务机器人”2.0的云端财务机器人将从感知能力、计算能力、认知能力三个层面来推动智能财务的应用,同时根据企业业务特点产生不同类型的财务机器人,并进行云端后台高效处理。
所谓“感知能力、计算能力、认知能力”,不正是人类的基本能力吗?而现在当机器人拥有了这三大能力,那么人类还是什么?将往哪里去?(本文摘编自《经理人》杂志283期,文 / 沈伟民)